老舍和他的作品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老舍和他的作品电子书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老北京胡同里走出的武侠电影宗师胡金铨
用一碗豆汁儿破解老舍之味
江湖客致意漂泊者
——要谈老舍,我有“资格”——
......................
※编辑推荐※
1973年到1975年,遍寻英美图书馆,爬梳文献写就
绝版书整装重启,首次曝光曾被遗漏收录的《明报月刊》连载末章
本书是电影导演胡金铨对老舍生平、文学作品、文艺活动的叙述和研究。
◎ 形象生动,老舍这一辈子:学生时代并非学霸、当“公务员”不太习惯、国外生活颇感苦恼、被母催婚大龄成家、明星教授备受追捧、编辑求稿逼到崩溃、辞职创作念头反复、主持“文协”有勇有谋……
◎ 串联作品,阐述老舍笔下人物的行为方式和作家自身的人生哲学之间的互文性关联。
◎ 梳理详细,涵盖范围从小说、杂文、诗文到创作理论、翻译作品,亦包括对出版情况、英日译本和相关评论文章的说明。
◎ 评析独到,对作品“完全是个人主观的看法”“立论只凭个人好恶”,得以一窥“老北京”胡金铨导演的阅读趣味和所受艺术影响。
◇◆◇
胡金铨为何写老舍?
胡金铨研究老舍的前因后果,在其生前唯一口述自传《胡金铨武侠电影作法》中有所交代。他喜欢看老舍的小说,在为导演处女作《大地儿女》创作剧本时,“有小部分是从老舍的《火葬》中获得灵感的”,而且“从《四世同堂》也拿了一部分过来”。胡金铨还曾想过和李翰祥一起,将《四世同堂》拍成电影,可惜碍于原著的篇幅没能拍成。
胡金铨真正动笔做老舍研究,则源于一个偶然的契机。他看到香港杂志《明报月刊》上刊出有关老舍的文章,反馈给总编辑胡菊人说:“这文章很多错处。”胡总编趁势向胡导演邀稿,于是胡金铨在《明报月刊》上开了连载专栏来讲老舍生平和创作,而后集结成书即为《老舍和他的作品》。
除了对老舍作品的喜爱带来动力外,“写这些文章还有一个理由,那是因为老舍自杀而死,但当中的经过不太清楚,我想了解真相,所以执笔写那些文章。”不过胡金铨对老舍人生的记述,包含的是老舍的出生、求学、写作、异国辗转、回国教书及至抗战时主持“文协”的经历,尚未涉及到老舍去世的六十年代,个中原因今日已不得而知,但从其对老舍个性和处世哲学的总结中,我们也许能对胡金铨未解答的疑问有所领会。
◇◆◇
胡金铨语录
“老舍的作品最接近北京的劳苦大众,豆汁儿是北京劳苦大众的食品(很多有钱的北京人不喝)。根据我的理论:能喝豆汁儿才能体会出老舍作品里的趣味。”
“‘小窝头’象征老舍的一生,没落贵族,苦读成名,文艺斗士,入庙堂,投湖自尽。”
“北京小市民的特点是本分、窝囊、有正义感,但好耍小心眼、自私、好面子,在适当的情形下也帮助别人。做事任劳任怨,但无进取心。无论在哪方面都没有惊人的成就,可也不作大恶。老舍具备了这些特性。”
......................
※名人推荐※
这本老舍专著也可用作老舍研究资料(生平、创作、翻译研究)用。对1970年代以前之欧美日研究专著与翻译之评介,甚为宝贵,且是早期从文学价值来评论老舍的少数好著述。
——王润华(前新加坡作家协会会长),《老舍小说新论》
在海内外众多研究老舍的著作中,著名武侠片导演胡金铨1977年所写的《老舍和他的作品》 是很特殊的一本。因为文学家评论电影素来并不稀罕,而反过来电影家研究文学并能著书立说的就不多见了。这两位文艺大家虽年纪相隔了一代,但因都是地道的北京人,文字中多少都有些相似的幽默爽朗之气。胡金铨说,要想具备研究老舍的资格,首先得能喝“豆汁儿”。老舍的作品最接近北京的劳苦大众,而“豆汁儿”是北京劳苦大众的食品,能喝“豆汁儿”才能明白他的“哏”,体会出老舍作品里的趣味。其次,“研究老舍,还必须知道仿膳的‘小窝头’不是栗子面做的”。1950年5月北京“文代会”期间,老舍曾在北海仿膳给与会代表讲慈禧和栗子面小窝头的故事。胡金铨根据后来公布的菜谱写了这句话,其潜台词就是说,小窝头这东西虽据传慈禧曾经吃过,1925年赵仁斋在北海创办仿膳时也卖过它,可终究并非什么金贵的稀罕物。然而1955年仿膳被收归国有,次年10月1日在国庆招待外宾的晚宴上,仿膳提供了四千个小窝头,让它一时扬名海外。由此,胡金铨不无感慨地写道:“‘小窝头’象征老舍的一生,没落贵族,苦读成名,文艺斗士,入庙堂,投湖自尽。”
——沙丹(中国电影资料馆电影策展人),《幕味:重访影史与策展实践》
豆汁儿叫他难忘。他曾经研究过老舍,写过《老舍和他的作品》。梁实秋说,胡在书中一开头就写,不能喝豆汁儿的人算不得是真正的北平人。真是地道北平人才说得出这样的话。
胡金铨写老舍不是无缘无故的。其间的连接点,当然是故乡北京。北岛在洛杉矶认识他,发现他能说一口地道的京片子,“那是没有经过革命风暴污染的京片子,会让人唤起一种比乡愁更加悠远的记忆。”
说到故乡北京,他的感情却颇为复杂。在《他乡与故乡》中他写道:“也是在‘旧社会’,有这么个说法:世界上有两个都市是‘流沙’,就是北京和巴黎;只要你在这两地方住上几年,就不想搬了。说北京和巴黎像‘流沙’,是形容这两个都市迷人的地方,要慢慢地体会,时间长了,你就爱上她了。越陷越深,终于老死斯土。这种说法是对‘外地人’而言,像我这种在北京土生士长的人,并没有这种感觉,而且很厌倦那种死气沉沉的环境,时时想冲出去。”他冲了出去,这一出去故乡就成为天涯,远隔着千山万水。他从此没有回来过。晚年有人问他乡关何处,他或曰香港或曰洛杉矶,单单不提北京。伤心世变,北京,还是形诸梦寐的好。
——周成林(独立作家、译者,译有《时光中的时光:塔可夫斯基日记》),《胡不归——胡金铨二三事》
......................
※内容简介※
老舍和胡金铨都是老北京人,都爱好书画曲艺、民俗文化。作为同乡,胡金铨喜欢读老舍的小说,创作电影时也曾受其影响。1973年到1975年,胡金铨在《明报月刊》上发表了研究老舍的系列文章,而后集结成书,即为《老舍和他的作品》。
本书是胡金铨对老舍生平、作品和文艺活动的梳理,从老舍的出生起笔,详述其求学、写作、异国辗转、回国教书及至抗战时主持“文协”的经历。胡金铨认为老舍具有北京小市民的特点——“安于现状,不做过激的事情”,他称之为“北京(骨泉)人”。这种个性影响了老舍的为人处世,也在其笔下人物的身上得到展现。书中所引资料包括老舍的自述、友人的回忆和其他发表于世界各地报刊上的文章等等,由胡金铨走访英美大学图书馆调查整理而成。
擅拍武侠电影的胡金铨,银幕内外都处于行走的旅途中,老舍在其笔下也有了漂泊者的形象。以故乡北京为连接点,“走”成为这两位大师人生轨迹的关键词,其间的艺术影响和气韵传承可以借本书一窥。
注:(骨泉),读“sónɡ”,异体字,同“㞞”。
书籍目录:
自序 不成问题的问题
第一章
老舍的出生/ 庆贺新春叫“庆春”/ 其他名号
第二章
父亲殉了大清朝/ 母亲挑起养家重担/ 幼时的穷困/“北京(骨泉)人”
第三章
入小学堂/ 北京孩子的生活/ 不十分用功的学生
第四章
母亲的影响/ 在“北师”/ 对清朝倒台的兴奋/ 新希望趋于幻灭
第五章
时局像“走马灯”/ 当小学校长/ 没在“五四运动”里面/ 不做“过激的事情”/“理想公民”
第六章
“小教育官儿”/ 写《老张的哲学》的材料/ 去南开中学教国文/ 文化界的热闹/ 从津返京,生活复窘/ 读英文认识艾温士教授
第七章
二十七岁赴英/ 伦敦大学东方学院/ 中国语讲师的工作/ 本薪与“外快”
第八章
初到伦敦/ 租房经历/ 莫逆之交艾支顿/ 从不提合译《金瓶梅》/ 搬到学生公寓受罪又受气/ 房东太太的女儿
第九章
英国人不注重“吃”的原因/ 《二马》里刻画的英国人/ 失业和学非所用的本地人/ 身在番邦,心怀祖国/ 国内的变化/ 严肃的“私生活”
第十章
开始创作的动机/ 极喜欢读狄更斯的作品/“学贯中西”“靠得住”/ 中国旧小说和地方曲艺的影响/ 第一部小说《老张的哲学》/“二十三,罗成关”/ 定亲退婚“遭大难”/ 《老张》投稿经过的几种说法
第十一章
处女作轰动文坛/“文学研究会”/ 《赵子曰》/ 革命行动最大的好处是“不用上课”/“赵子曰”式的青年
第十二章
以英国为背景的《二马》/ 告别伦敦,游览欧洲大陆/ 《二马》和巴黎/ 坐上法国邮轮去新加坡 / 喜欢夸大自己的穷困
第十三章
第四部小说《大概如此》胎死腹中/ 比较东西方社会,思想上起了变化/ 离开欧洲前后的中外时局
第十四章
放弃写“华侨奋斗史”一类的故事/ 《小坡的故事》/ 辛苦的创作过程/ 在新加坡住了半年
第十五章
被催婚/ 和胡絜青成家/ 几桩“罗曼史”/ 梅花与初恋/ 道路传闻的“一段情”
第十六章
被聘为教授/ 初到济南的失望/ 一生较好的一段时光/ 山东的政治空气
第十七章
齐鲁大学的历史/ 讲课非常“叫座”/“能说会道”带来的“明星感”/ 和冯玉祥拉上关系/“温和”的“反对派”/ 喜欢“耍滑稽”而丢了教职
第十八章
一生创作最旺盛的时期/ 影响写作情绪的三大因素/ 时局:大动荡时期/ 文艺思潮:左、中、右各派的“争鸣齐放”/“三十年代文艺”/ 始终保持“散淡的人”的立场/ 写闲适性的文章
第十九章
供求需要,大力增产/ 写短篇应付各杂志编辑/ 教书和写作在时间上起了冲突/ 卖文无法糊口,重操粉笔生涯/ 《磕头了》
第二十章
长篇小说:《大明湖》/《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骆驼祥子》 / 短篇小说/其他创作
第二十一章
重操旧业/ 好友白涤洲病逝/ 搬到“洋气”的青岛/ 衣、食、住、行、玩
第二十二章
山东大学占了天时、地利、人和/ 上任于青黄不接之际/ 和在“齐鲁”时一样受学生欢迎 /“议和会”/ 辞掉教职,专心写作/ 只有买画舍得花钱
第二十三章
日本对中国节节进逼/ 炮火中的济南/ 以文艺的力量参加抗日/ 只身南下去武汉/ 住进冯玉祥家/ 武汉三镇所见
第二十四章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领导权”落到“散淡的人”身上/“文协”的周转/ 开理事会借“大头儿”们请吃饭举行/“文章下乡,文章入伍”
第二十五章
对“文协”的两大贡献/ 推行通俗读物/ 大量的创作:“旧瓶装新酒”
第二十六章
“文协”会刊《抗战文艺》/“文艺与抗战有无关系”的笔墨官司/ 梁实秋的“与抗战无关论”/ 为《抗战文艺》写的文章/ 附文:“文协”致《中央日报》的公开信
第二十七章
全副精神放在“文协”上/“巧妇作成无米炊”/ 日机轰炸下坐船去重庆/“通俗文艺讲习所”/“作家战地访问团”
第二十八章
第一个话剧剧本《残雾》/ 重庆的“五·三、五·四”大轰炸/“文协”同人躲警报/《抗战文艺》陷于极端的困境
第二十九章
“前线慰劳团”/ 长诗《剑北篇》及自我批评/ 用“辙”多,朗诵效果比默读好
第三十章
“保障作家生活运动”/ 要求提高稿费,忠实支付版税/ 成立“救济贫病作家基金”
出版后记
作者介绍:
胡金铨,电影导演。1932年生于北京,1949年移居香港。初入电影界曾担任美术助理及演员,1965年在邵氏电影公司自编自导了处女作《大地儿女》,创作该片剧本时从老舍作品《火葬》《四世同堂》中汲取了灵感。电影代表作有:《侠女》《大醉侠》《龙门客栈》《迎春阁之风波》《忠烈图》《山中传奇》等。其中《侠女》获得第28届戛纳电影节技术大奖,由此将华语武侠电影推广到全世界,也令胡金铨成为第一位在国际上获得广泛瞩目的华人导演。1997年因心脏手术失败在台湾逝世,生前唯一口述自传为《胡金铨武侠电影作法》,并留下《胡金铨谈电影》《胡金铨随笔》等文集。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北京小市民的特点是本分、窝囊、有正义感,但好耍小心眼、自私、好面子,在适当的情形下也帮助别人。做事任劳任怨,但无进取心。无论在哪方面都没有惊人的成就,可也不作大恶。老舍具备了这些特性。
有人说北京人都song(二声),也有道理历来的造反、革命,都没北京人的份儿,更不用说叱咤风云了。往好里说是“有修养”,其实就是没出息。老舍在“song人”之中算是出类拔萃的了。
老舍在很多书里都以“北京song人”做主角,描写得也确是入木三分,因为他自小在那种环境里长大,而且自己也是其中之一。
老舍他们知道的国内消息多来自英文报,常常因拼音不正确而闹笑话。喻如蒋介石翻译作Chiang Kai-Shek,而英文报就写成了General Shek。他们就弄不懂这位“石克将军”是谁。
老舍生長在北京,北京的小吃全世界有名,他當然對這個「英國大菜」不習慣。
老舍的母亲和很多的北京老太太一样,笃信佛教。老舍自己做了天主教徒,见母亲整天烧香拜佛,认为是“迷信”,看着别扭,立意想老太太“改宗”。劝说无效,就付诸行动。有一天,乘老太太午睡的时候,就把木制的佛像给劈了,连同供桌上的法器和祭品一并砸烂。老太太睡醒之后,见佛像被毁,勃然大怒,不由老舍解释,抡起拐杖就把他痛打一顿,逐出家门。
“宗教革命”失败,还落个不孝之名,势成僵局,老舍就托亲友向母亲劝解,母子讲和的条件就是再去“请”一尊佛像回来——所谓“请”,当然就是买。以后每天要跪在佛像前边焚香诵经,以示忏悔。老舍表面上都答应照办,但在恢复“祭坛”的时候施了一点小阴谋:原来老舍“请回来”的不是观世音菩萨,而是圣母玛利亚。可能她们二位的扮相差不多,老太太居然没有看出来。
圣母换观音,母子都满意了。很久以后,不知道老舍是受了母亲的虔诚所感动,还是“悟”了“道”,他居然自动“改宗”,信了佛:拜广济寺的月宗和尚为师。
第十章:投稿的经过元不足重视,但老舍和他的好友在文章里屡次提到这件事,而且彼此有些出入。我们就不能不怀疑:他是否记忆错误,还是故意表示不“重视”自己的作品,抑或是为行文俏皮,略掉一些事实。由此给我们一个启示:即所谓“第一手资料”也有些地方值得怀疑。
第十二章:由此再一次证明,老舍自述式的文章,有很多地方互相矛盾。他可能并非故意说谎,但为行文俏皮,就开了“荒腔”。
依老舍的看法,三十岁以前的革命者多出于赤诚,上了年纪就变成“吃革命饭”的,而拿美丽的理想去奴役别人的自私自利者。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老北京胡同里走出的武侠电影宗师胡金铨
用一碗豆汁儿破解老舍之味
江湖客致意漂泊者
——要谈老舍,我有“资格”——
......................
※编辑推荐※
1973年到1975年,遍寻英美图书馆,爬梳文献写就
绝版书整装重启,首次曝光曾被遗漏收录的《明报月刊》连载末章
本书是电影导演胡金铨对老舍生平、文学作品、文艺活动的叙述和研究。
◎ 形象生动,老舍这一辈子:学生时代并非学霸、当“公务员”不太习惯、国外生活颇感苦恼、被母催婚大龄成家、明星教授备受追捧、编辑求稿逼到崩溃、辞职创作念头反复、主持“文协”有勇有谋……
◎ 串联作品,阐述老舍笔下人物的行为方式和作家自身的人生哲学之间的互文性关联。
◎ 梳理详细,涵盖范围从小说、杂文、诗文到创作理论、翻译作品,亦包括对出版情况、英日译本和相关评论文章的说明。
◎ 评析独到,对作品“完全是个人主观的看法”“立论只凭个人好恶”,得以一窥“老北京”胡金铨导演的阅读趣味和所受艺术影响。
◇◆◇
胡金铨为何写老舍?
胡金铨研究老舍的前因后果,在其生前唯一口述自传《胡金铨武侠电影作法》中有所交代。他喜欢看老舍的小说,在为导演处女作《大地儿女》创作剧本时,“有小部分是从老舍的《火葬》中获得灵感的”,而且“从《四世同堂》也拿了一部分过来”。胡金铨还曾想过和李翰祥一起,将《四世同堂》拍成电影,可惜碍于原著的篇幅没能拍成。
胡金铨真正动笔做老舍研究,则源于一个偶然的契机。他看到香港杂志《明报月刊》上刊出有关老舍的文章,反馈给总编辑胡菊人说:“这文章很多错处。”胡总编趁势向胡导演邀稿,于是胡金铨在《明报月刊》上开了连载专栏来讲老舍生平和创作,而后集结成书即为《老舍和他的作品》。
除了对老舍作品的喜爱带来动力外,“写这些文章还有一个理由,那是因为老舍自杀而死,但当中的经过不太清楚,我想了解真相,所以执笔写那些文章。”不过胡金铨对老舍人生的记述,包含的是老舍的出生、求学、写作、异国辗转、回国教书及至抗战时主持“文协”的经历,尚未涉及到老舍去世的六十年代,个中原因今日已不得而知,但从其对老舍个性和处世哲学的总结中,我们也许能对胡金铨未解答的疑问有所领会。
◇◆◇
胡金铨语录
“老舍的作品最接近北京的劳苦大众,豆汁儿是北京劳苦大众的食品(很多有钱的北京人不喝)。根据我的理论:能喝豆汁儿才能体会出老舍作品里的趣味。”
“‘小窝头’象征老舍的一生,没落贵族,苦读成名,文艺斗士,入庙堂,投湖自尽。”
“北京小市民的特点是本分、窝囊、有正义感,但好耍小心眼、自私、好面子,在适当的情形下也帮助别人。做事任劳任怨,但无进取心。无论在哪方面都没有惊人的成就,可也不作大恶。老舍具备了这些特性。”
......................
※名人推荐※
这本老舍专著也可用作老舍研究资料(生平、创作、翻译研究)用。对1970年代以前之欧美日研究专著与翻译之评介,甚为宝贵,且是早期从文学价值来评论老舍的少数好著述。
——王润华(前新加坡作家协会会长),《老舍小说新论》
在海内外众多研究老舍的著作中,著名武侠片导演胡金铨1977年所写的《老舍和他的作品》 是很特殊的一本。因为文学家评论电影素来并不稀罕,而反过来电影家研究文学并能著书立说的就不多见了。这两位文艺大家虽年纪相隔了一代,但因都是地道的北京人,文字中多少都有些相似的幽默爽朗之气。胡金铨说,要想具备研究老舍的资格,首先得能喝“豆汁儿”。老舍的作品最接近北京的劳苦大众,而“豆汁儿”是北京劳苦大众的食品,能喝“豆汁儿”才能明白他的“哏”,体会出老舍作品里的趣味。其次,“研究老舍,还必须知道仿膳的‘小窝头’不是栗子面做的”。1950年5月北京“文代会”期间,老舍曾在北海仿膳给与会代表讲慈禧和栗子面小窝头的故事。胡金铨根据后来公布的菜谱写了这句话,其潜台词就是说,小窝头这东西虽据传慈禧曾经吃过,1925年赵仁斋在北海创办仿膳时也卖过它,可终究并非什么金贵的稀罕物。然而1955年仿膳被收归国有,次年10月1日在国庆招待外宾的晚宴上,仿膳提供了四千个小窝头,让它一时扬名海外。由此,胡金铨不无感慨地写道:“‘小窝头’象征老舍的一生,没落贵族,苦读成名,文艺斗士,入庙堂,投湖自尽。”
——沙丹(中国电影资料馆电影策展人),《幕味:重访影史与策展实践》
豆汁儿叫他难忘。他曾经研究过老舍,写过《老舍和他的作品》。梁实秋说,胡在书中一开头就写,不能喝豆汁儿的人算不得是真正的北平人。真是地道北平人才说得出这样的话。
胡金铨写老舍不是无缘无故的。其间的连接点,当然是故乡北京。北岛在洛杉矶认识他,发现他能说一口地道的京片子,“那是没有经过革命风暴污染的京片子,会让人唤起一种比乡愁更加悠远的记忆。”
说到故乡北京,他的感情却颇为复杂。在《他乡与故乡》中他写道:“也是在‘旧社会’,有这么个说法:世界上有两个都市是‘流沙’,就是北京和巴黎;只要你在这两地方住上几年,就不想搬了。说北京和巴黎像‘流沙’,是形容这两个都市迷人的地方,要慢慢地体会,时间长了,你就爱上她了。越陷越深,终于老死斯土。这种说法是对‘外地人’而言,像我这种在北京土生士长的人,并没有这种感觉,而且很厌倦那种死气沉沉的环境,时时想冲出去。”他冲了出去,这一出去故乡就成为天涯,远隔着千山万水。他从此没有回来过。晚年有人问他乡关何处,他或曰香港或曰洛杉矶,单单不提北京。伤心世变,北京,还是形诸梦寐的好。
——周成林(独立作家、译者,译有《时光中的时光:塔可夫斯基日记》),《胡不归——胡金铨二三事》
......................
※内容简介※
老舍和胡金铨都是老北京人,都爱好书画曲艺、民俗文化。作为同乡,胡金铨喜欢读老舍的小说,创作电影时也曾受其影响。1973年到1975年,胡金铨在《明报月刊》上发表了研究老舍的系列文章,而后集结成书,即为《老舍和他的作品》。
本书是胡金铨对老舍生平、作品和文艺活动的梳理,从老舍的出生起笔,详述其求学、写作、异国辗转、回国教书及至抗战时主持“文协”的经历。胡金铨认为老舍具有北京小市民的特点——“安于现状,不做过激的事情”,他称之为“北京(骨泉)人”。这种个性影响了老舍的为人处世,也在其笔下人物的身上得到展现。书中所引资料包括老舍的自述、友人的回忆和其他发表于世界各地报刊上的文章等等,由胡金铨走访英美大学图书馆调查整理而成。
擅拍武侠电影的胡金铨,银幕内外都处于行走的旅途中,老舍在其笔下也有了漂泊者的形象。以故乡北京为连接点,“走”成为这两位大师人生轨迹的关键词,其间的艺术影响和气韵传承可以借本书一窥。
注:(骨泉),读“sónɡ”,异体字,同“㞞”。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3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6分
网站更新速度:7分
使用便利性:6分
书籍清晰度:8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6分
是否包含广告:5分
加载速度:3分
安全性:8分
稳定性:8分
搜索功能:3分
下载便捷性:8分
下载点评
- 快捷(267+)
- 全格式(623+)
- 在线转格式(231+)
- 少量广告(447+)
- 无缺页(501+)
- 体验好(237+)
- 服务好(79+)
- 目录完整(594+)
- azw3(634+)
- 章节完整(315+)
- 一般般(458+)
- 无漏页(61+)
- 傻瓜式服务(561+)
下载评价
- 网友 辛***玮: ( 2025-01-16 18:12:03 )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 网友 寿***芳: ( 2025-01-17 23:11:31 )
可以在线转化哦
- 网友 宓***莉: ( 2024-12-22 15:13:59 )
不仅速度快,而且内容无盗版痕迹。
- 网友 冯***卉: ( 2025-01-12 13:36:58 )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 网友 石***致: ( 2025-01-07 16:40:49 )
挺实用的,给个赞!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宫***凡: ( 2025-01-02 03:54:44 )
一般般,只能说收费的比免费的强不少。
- 网友 堵***洁: ( 2025-01-15 22:18:06 )
好用,支持
- 网友 宫***玉: ( 2025-01-10 18:54:27 )
我说完了。
- 网友 薛***玉: ( 2024-12-24 12:45:09 )
就是我想要的!!!
- 华图2016版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名师辅导用书:申论历年真题及专家命题预测试卷(最新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树冠英语·幽默大师11-12年级(进阶卷)商务印书馆 牛津阅读树进阶读物17-18岁高二高三年级英语阅读读物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铁血权臣:曹操全传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全国高校自主招生模拟训练 语文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次做妈妈 王琪 电子工业出版社 9787121237188 蔚蓝书店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哲学摆渡人:原来他们是这样的哲学家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天堑西藏和平解放纪实70周年/西藏边防军纪事全套2册中国爱国主义战斗英雄事迹解放战争金沙江战役军事历史类书籍现代正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白话三国志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餐饮会计与纳税真账实操从入门到精通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全国各类成人高考 数学 文史类 第2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3分
人物塑造:9分
主题深度:6分
文字风格:9分
语言运用:8分
文笔流畅:6分
思想传递:7分
知识深度:8分
知识广度:9分
实用性:8分
章节划分:6分
结构布局:6分
新颖与独特:6分
情感共鸣:6分
引人入胜:9分
现实相关:5分
沉浸感:3分
事实准确性:5分
文化贡献: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