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源宝盒 -巴黎评论·作家访谈1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20 23:12:55

巴黎评论·作家访谈1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巴黎评论·作家访谈1精美图片
》巴黎评论·作家访谈1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巴黎评论·作家访谈1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020074020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2-2
  • 页数:380
  • 价格:38.00元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20 23:12:55

内容简介:

作家访谈是美国著名文学杂志《巴黎评论》最持久也最著名的特色。自一九五三年创刊号中的E .M.福斯特访谈至今,《巴黎评论》一期不落地刊登当代最伟大的作家长篇访谈,最初冠以“小说的艺术”之名,逐渐扩展到“诗歌的艺术”、“批评的艺术”等,迄今已达三百篇以上,囊括了二十世纪下半叶至今世界文坛几乎所有最重要的作家。作家访谈已然成为《巴黎评论》的招牌,同时树立了访谈这一特殊文体的典范。

一次访谈从准备到实际进行,往往历时数月甚至跨年,且并非为了配合作家某本新书的出版而作,因此毫无商业宣传的气息。作家们自然而然地谈论各自的写作习惯、方法、困惑的时刻、文坛秘辛……内容妙趣横生,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加上围绕访谈所发生的一些趣事,令这一栏目本身即成为传奇,足可谓“世界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化对话行为之一”。

经《巴黎评论》授权,我们从中挑选了中国读者比较熟悉的近四十八位受访作家的访谈,分三卷陆续出版。第一卷收录的受访作家包括如下十六位:卡波蒂、海明威、亨利•米勒、纳博科夫、凯鲁亚克、厄普代克、马尔克斯、雷蒙德•卡佛、米兰•昆德拉、罗伯-格里耶、君特•格拉斯、保罗•奥斯特、村上春树、奥尔罕•帕慕克、斯蒂芬•金、翁贝托•埃科。


书籍目录:

杜鲁门·卡波蒂(1957) 黄昱宁 译

欧内斯特·海明威(1958) 苗 炜 译

亨利·米勒(1961) 王岳杭 译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1967) 丁 骏 译

杰克·凯鲁亚克(1968) 菊 子 译

约翰·厄普代克(1968) 盛 韵 译

加布里埃尔·加西亚·马尔克斯(1981) 许志强 译

雷蒙德·卡佛(1983) 小 二 译

米兰·昆德拉(1984) 叶 子 译

阿兰·罗伯-格里耶(1986) 林 盛 译

君特·格拉斯(1991) 吴 筠 译

保罗·奥斯特(2003) BTR 译

村上春树(2004) 比目鱼 译

奥尔罕·帕慕克(2006) 方柏林 译

斯蒂芬·金(2006) 张 坤 译

翁贝托·埃科(2008) 张 芸 译


作者介绍:

杜鲁门•卡波蒂、欧内斯特•海明威、亨利•米勒、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约翰•厄普代克、杰克•凯鲁亚克、加西亚•马尔克斯、雷蒙德•卡佛、米兰•昆德拉、阿兰•罗伯-格里耶、君特•格拉斯、保罗•奥斯特、村上春树、斯蒂芬•金、奥尔罕•帕慕克、翁贝托•埃科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雷蒙德·卡佛)艺术终归是艺术,但艺术也是一种高级的娱乐。我这么想有错吗?我不知道。但我记得二十几岁时,在读了斯特林堡的剧本、马克斯·弗里施的小说、里尔克的诗歌,听了一整晚巴托克的音乐和看了电视上关于西斯廷教堂与米开朗基罗的专题后,都会有我的人生发生了改变的感觉。你不可能不被它们影响,不被它们改变,不可能不因此而变成另一个人。但不久我就发现我的人生根本就不会改变,我一点也感受不到这种变化,不管它是否能够被察觉到。我终于明白艺术是一个有闲暇和闲钱才能追求的东西,就这么简单。艺术是一种奢侈,它不会改变我和我的生活。我想我终于痛苦地认识到艺术不会改变任何东西。不会。 我根本不信雪莱荒谬的鬼话,说什么诗人是这个世界上“不被承认的立法者”。这是什么鬼念头!伊萨克·迪内森说她每天写一点,不为所喜,不为所忧,这个我赞成。那些靠一篇小说、一部话剧或一首诗就能改变人的世界观甚至人生观的日子即使有过,也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写一些关于生活在特定状况下的特定人群的小说,也许有助于对生活的某个侧面有更好的了解,但恐怕也只有这一些了,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诗歌也许不同,苔丝收到过读了她诗歌的人的来信,说这些诗歌把他们从想去跳悬崖跳河之类的绝望中挽救了回来。但这是两码事。 好小说是一个世界带给另一个世界的信息,那本身是没错的,我觉得,但要通过小说来改变事物、改变人的政治派别或政治系统本身,或挽救鲸鱼、挽救红杉树,不可能。如果这是你所想要的变化,办不到。并且,我也不认为小说应该与这些事情有关。小说不需要与任何东西有关,它只带给写作它的人强烈的愉悦,给阅读这些经久不衰作品的人提供另一种愉悦,也为它自身的美丽而存在。它们发出光芒,虽然微弱,但经久不息。


《巴黎评论》:你把自己看作美国人吗?

纳博科夫:是的。我是地道的美国人,地道得就像亚利桑那州的四月天。美国西部的植被、动物、空气,是我同远在亚洲北极圈的俄罗斯的纽带。当然,是俄罗斯的语言和风光滋养了我,我不可能在精神上同美国的本土文学,或者印第安舞蹈,或者南瓜派,亲近到什么程度;不过当我在欧洲边境上出示我的绿色的美国护照时,我确实感觉到一股温暖轻松的自豪感涌上心头。对于美国事务的粗暴批评会让我生气难过。在内政方面,我强烈反对种族隔离。在外交政策方面,我绝对站在政府一边。在不确定的时候,我的做法很简单,只要是让左派和罗素们不满的我就拥护。


卡波蒂:

多写是唯一利器。

而我自己的理论是:作者应该先殚精竭虑,把自己的眼泪苦干,在很久很久以后才开始动手,努力在读者身上唤起相似的反应。换句话说,我相信,任何艺术形态的最高强度都是由一副深思熟虑、坚定冷静的头脑来实现的。

我是一个“水平”的作家,只有躺下来——不管是躺在床上还是摊在一张沙发上,香烟和咖啡出手可及,我才能思考。我一定得吞云吐雾、细啜慢饮。

拥有风格,一种风格,常常是一道阻碍,一股反作用力,而不能达到它应该达到的效果。

交谈对我是最最重要的。我喜欢倾听,我也喜欢说话。

海明威:

站着写作是海明威最初就养成的习惯

他每天的工作进程记录在一张大表格上——“以防自欺欺人”。表格上的数字代表每天产出的文字量,从450、575…………

他是一个严于律己、自我约束力极强的人。

写书或者写故事的时候,每天早上天一亮我就动笔,没人打搅;清凉的早上,有时会冷,写着写着就暖和起来。写好的部分通读一下,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会写什么就停下来。写到自己还有元气、知道下面该怎么写的时候停笔。第二天再去碰它。

作家停止观察就完了。他观察到的东西进入他所致所见的大储藏室。知道这一点可能有用:我总是用冰山原则去写作,冰山露在水面芝山的是八分之一,水下是八分之七,你删去你所了解的那些东西,这会加厚你的冰山,那是不露出水面的部分。如果作家略去什么东西是因为他并不了解那东西,那他的故事里就会有个漏洞。

米勒:

我现在喜欢在早上写东西,写上两三个小时。最开始,我比较习惯在午夜之后到凌晨这段时间干活,不过那时很久以前的事了。

我可以很快地写上一阵,然后会卡住,可能一个小时就停在那一页上。不过那种情况很少法伤,因为当我发现自己陷入泥潭,我会跳过困难的部分继续往下写,知道吗,你完全可以在以后的某天再回来解决那个问题。

我在写的过程中,从来不做修改或者校正。这么说吧,我会先用一种方式把一个东西写出来,然后...


当你长大时,事物对你而言变化了。时间开始滑走,简单的算术告诉你,身后的时光比前面的多——多得多。你的身体开始衰退,会有从前没有疼痛,而渐渐地,你爱的人们开始死去。到了五十岁,我们中的大部分都会被幽灵所缠绕。他们住在我们身体里,我们花费与生者交谈同样多的时间与之谈话。年轻人很难理解这点。并不是说一个二十岁的人不知道他将来会死,而是他人的死亡会更深刻地影响一个年长些的人——而你并不知道那些死亡的累积会对你产生什么影响,直到你亲自体验到。生命是如此短暂、如此脆弱、如此神秘。毕竟,在一生中我们真正爱的有几个?只有一些,很少的一些。当他们中的大部分去世后,你内心世界的版图改变了。


写书或者写故事的时候,每天早上天一亮我就动笔,没人打搅,清凉的早上,有时会冷,写着写着就暖和起来了。

早上六点开始写,写到中午,或者不到中午就不写了,停笔的时候,你好像空了,同时又觉得充盈,就好像和一个你喜欢的人做爱完毕,平安无事,万事大吉,心里没事,就待第二天再干一把,难就难在你要熬到第二天。


《巴黎评论》:你觉得斯坦利·库布里克改编的电影怎么样?

斯蒂芬·金:太冷酷。他完全没有体现剧中家人之间的情感因素。我认为谢莉·杜瓦尔演的温迪简直是对女性的侮辱。基本上她就是个尖叫机器,丝毫看不出任何她参与家庭的交流互动的痕迹。库布里克似乎完全没意识到,剧中杰克·尼科尔森呈现的角色跟他此前在一系列摩托骑士影片里的完全一样,仍然是一个精神病摩托车手的形象——与他在《地狱飙车天使》、《野骑》、《惊醒者的反叛》和《逍遥骑士》这些片中的形象毫无二致。那家伙是个疯子。如果那家伙去应聘这份工作的时候就已经疯了,那么悲剧何来?不,我讨厌库布里克导演的作品。

《巴黎评论》:你参与电影的创作了吗?

金:没有。……电影看起来显然很美:场景美轮美奂,用稳定架拍摄。我曾经管这片子叫“没有发动机的凯迪拉克”。你只能把它当成一件雕塑品来欣赏,除此之外别无用处。它最初的目的已经被剔除了,那就是要讲故事。只需比较结尾就能明白最重要的区别所在。小说快结尾的时候,杰克·托伦斯对儿子说他爱他,然后就在爆炸中与酒店同归于尽,这是个充满激情的高潮结尾。但在库布里克的电影里,他是冻死的。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作家访谈是美国著名文学杂志《巴黎评论》最持久也最著名的特色。自一九五三年创刊号中的E .M.福斯特访谈至今,《巴黎评论》一期不落地刊登当代最伟大的作家长篇访谈,最初冠以“小说的艺术”之名,逐渐扩展到“诗歌的艺术”、“批评的艺术”等,迄今已达三百篇以上,囊括了二十世纪下半叶至今世界文坛几乎所有最重要的作家。作家访谈已然成为《巴黎评论》的招牌,同时树立了访谈这一特殊文体的典范。

一次访谈从准备到实际进行,往往历时数月甚至跨年,且并非为了配合作家某本新书的出版而作,因此毫无商业宣传的气息。作家们自然而然地谈论各自的写作习惯、方法、困惑的时刻、文坛秘辛……内容妙趣横生,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加上围绕访谈所发生的一些趣事,令这一栏目本身即成为传奇,足可谓“世界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化对话行为之一”。

经《巴黎评论》授权,我们从中挑选了中国读者比较熟悉的近四十八位受访作家的访谈,分三卷陆续出版。第一卷收录的受访作家包括如下十六位:卡波蒂、海明威、亨利•米勒、纳博科夫、凯鲁亚克、厄普代克、马尔克斯、雷蒙德•卡佛、米兰•昆德拉、罗伯-格里耶、君特•格拉斯、保罗•奥斯特、村上春树、奥尔罕•帕慕克、斯蒂芬•金、翁贝托•埃科。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8分

  • 人物塑造:8分

  • 主题深度:4分

  • 文字风格:8分

  • 语言运用:3分

  • 文笔流畅:6分

  • 思想传递:4分

  • 知识深度:9分

  • 知识广度:3分

  • 实用性:5分

  • 章节划分:6分

  • 结构布局:3分

  • 新颖与独特:3分

  • 情感共鸣:8分

  • 引人入胜:8分

  • 现实相关:7分

  • 沉浸感:7分

  • 事实准确性:9分

  • 文化贡献:5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8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6分

  • 网站更新速度:7分

  • 使用便利性:7分

  • 书籍清晰度:9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7分

  • 是否包含广告:8分

  • 加载速度:3分

  • 安全性:3分

  • 稳定性:6分

  • 搜索功能:4分

  • 下载便捷性:6分


下载点评

  • 赞(402+)
  • 傻瓜式服务(577+)
  • 少量广告(675+)
  • 好评多(256+)
  • 微信读书(407+)
  • 无颠倒(282+)
  • 字体合适(251+)
  • 值得购买(67+)
  • 好评(331+)
  • 无盗版(155+)
  • 四星好评(642+)

下载评价

  • 网友 步***青: ( 2025-01-12 23:35:21 )

    。。。。。好

  • 网友 丁***菱: ( 2024-12-30 12:41:14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 网友 冯***卉: ( 2025-01-09 18:15:01 )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 网友 利***巧: ( 2024-12-29 11:09:46 )

    差评。这个是收费的

  • 网友 饶***丽: ( 2025-01-17 21:22:22 )

    下载方式特简单,一直点就好了。

  • 网友 芮***枫: ( 2025-01-09 14:43:09 )

    有点意思的网站,赞一个真心好好好 哈哈

  • 网友 孔***旋: ( 2024-12-24 19:27:58 )

    很好。顶一个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扈***洁: ( 2025-01-02 22:41:25 )

    还不错啊,挺好

  • 网友 沈***松: ( 2024-12-26 11:30:16 )

    挺好的,不错

  • 网友 苍***如: ( 2025-01-13 02:00:10 )

    什么格式都有的呀。

  • 网友 国***芳: ( 2025-01-11 22:33:53 )

    五星好评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