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源宝盒 -史家与史学(增订版)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20 23:37:07

史家与史学(增订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史家与史学(增订版)精美图片
》史家与史学(增订版)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史家与史学(增订版)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303244768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08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79.8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20 23:37:07

内容简介:

本书收入作者数十年来对于史学前贤和史学名著的体悟,既有前辈身影失而重睹的历史情缘,又有作者阅读时的特殊心境,还有对于一些史学思潮的反思。作为一种过来人的经历,独具一格的中西史学观察,对年轻人珍重学术史定会有不少启发,无疑可以让人在学术传承的脉络中汲取养分,在百年探索不已、交相激荡中重塑中国史学的未来。


书籍目录:

自 序

吕思勉:尽心平心治史的楷模

许思园:一个被湮没的现代学人

“新史学”旨趣实践会通人

吕著中国历史教材研究刍议

范文澜:追求神似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

张荫麟与《中国史纲》

萧一山与《清代通史》

柳诒徵与《国史要义》

陈旭麓“新陈代谢”笔谈数则

百年史学回顾之一:走向世界与中国情怀

百年史学回顾之二:科学实证与人文诠释

百年史学回顾之三:中国通史著作编纂历程

小人物命运背后的大历史:史景迁《王氏之死》

解读历史的沉重:弗兰克《白银资本》

中国历史的重估:彭慕兰《大分流》

挑战与回应:《大分流》的“问题意识”

孙皓晖“历史观”批判

阅读历史:前现代、现代与后现代


作者介绍:

王家范,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终身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资深研究员,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1957年毕业于江苏昆山中学,后考入华东师大历史学系。1961年毕业留校,主要从事中国通史、中国社会经济史与江南地区史教学与研究,著有《中国历史通论》《史家与史学》《飘泊航程:历史长河中的明清之旅》《百年颠沛与千年往复》《明清江南史丛稿》《明清江南地区史研究三十年》(主编)等。2018年荣获第十四届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学术贡献奖。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大分流》与中国历史重估

近几年,对中国传统历史的评价,恰逢各种西潮重又汹涌东来的当口,也开始变得飘忽不定起来。原以为后现代、后殖民思潮不会对古老的中国历史发生冲击,事实却不然。地球既然已经变得如此之小,目下西方各种思潮纷繁迭起,争雄斗奇,怎么会把中国给遗忘在一旁呢?看来对此类事情,若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不先弄清其由来,难免会产生无所措手足的迷茫,更不用说理智选择了。

例如,“海通”之后,鉴于中西国力对比的现实落差,中国史家开始了对自己传统社会的重新检讨,中西历史比较也就成了题中应有之义。中国何以会由古代的辉煌转向近代的沉沦,何以不能像西欧那样率先转向现代,却落入后进挨打的命运,成了百年中国一直在苦苦追索的“天问”。现在,从大洋彼岸却传来了不同的声音,弗兰克、彭慕兰向我们棒喝道:欧洲的英国和中国的长江三角洲,在17、18两个世纪里,其发展水平和发展道路基本相同,甚至后者比前者的发展状态还好一些,只是到了19世纪才开始分道扬镳。西欧的现代化,包括英国工业革命的成功,完全是一些个别因素的偶合,因此中国何以不能像英国那样的设问,纯粹是一个被“欧洲中心主义神话”制造出来的伪问题。言下之意,我们多少有种庸人自扰式的“意恋”。

“二兰”的说法不免有些夸张,但他们主张在历史研究中要打破欧洲中心主义的观念桎梏,反映了要求变革史学观念的一种动向,值得我们重视。西来的许多社会理论往往产生于对欧洲历史经验的提升,从经验事实的层面上看,自然就很难完全适用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地域历史的观察。不顾活生生的历史实际,硬将中国历史强行拖进欧洲经验框架以求“规律”一致,将西来的观念化,我们过去确实有过这方面的严重教训。中国历史的走向自有许多有别于欧洲的特殊性,往往被欧洲中心主义史观所忽视。例如中国就没有劳役经济、实物经济、货币经济迭相更替的发展阶段性,至少从西周起,三者即并行不悖,商品经济、货币经济及至商业、信贷资本在战国至西汉一度还相当发达。又如私人雇佣劳动、土地转让买卖出现之早,也决不落欧洲之后。当然,还有被“二兰”完全撇在一边的权力高度集中、权力决定财富的社会体制,这种体制一方面产生过经济高度发展的强盛国力,一方面也同时产生贫富的高度悬殊和严重的阶级对抗,此种现象亦为欧洲历史所不及。打破欧洲中心主义,在我看来,它只是要纠正唯欧洲历史为正常的历史偏见,而决非要放弃对人类历史普同性的探索。相反,充分揭示各种地域历史的多样性,合理地进行各种历史量长度短的比较,正是为了更好地总结全人类历史的实践经验,加深对人类社会发展普同性的认识。

坦率地说,“二兰”由打破“欧洲中心主义”神话产生的新结论,对欧洲历史的解释实在过于简单化,简单得使人难以置信,例如直到如今仍然在影响世界历史面貌改变的时代转折的发生,竟系于一个或两个偶然的因素,而非历史众多因素(如思想革命、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乃至社会革命等)长期积渐催生发生的变化?相反从中国的立场看,怎么也更像新天方夜谭式的东方神话,似乎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并不重要,无须学习西方,也完全可以由自我逻辑的发展,重新恢复“世界中心”的地位。

无论弗兰克,还是彭慕兰,他们都坚持必须离开欧洲中心主义的路灯重新打量中国历史,如前所述,其主观意向并没有错。然而,面对这样一个挑战传统、新意别出的宏大历史叙事,话题太大,难点甚多,涉及必然与偶然、个性与共性等一系列历史哲学陷阱,既然以“破”为主,过分苛求也许不近情理。但历史学不管如何变革,都不能改变它必须基于实证的“天性”。否则,它就不再是历史学。因此,重要,也基本的是,首先必须全面地准确地对待史实。如果立论在前,随意摘取于己有利的史实,不能全身心地投入整体历史的体验,严肃地证实或证伪自己的命题,这样的“立一家之言”,就难脱思想制作的干系,即为宣传他们的反欧洲中心主义思想而刻意制作历史的嫌疑。

这一事实使我强烈地感到,史家托出史识固然都申明有史实作依据,然而史家的心境和语境,却是读懂其史识所万万不可忽视的“话外音”。说实在的,我很怀疑弗兰克和彭慕兰对明清江南有真正深切的历史体验,或许他们对真实的明清江南历史也没有太多的兴趣。因为从他们的历史叙事里,可以闻到一股非常浓厚的挑战现代主流的“后现代”理论气息,选择史料是跟着他们的理论兴趣走的(因此,他们援引的史实多来自第二手)。“后现代”在史学上的一个重要主张,就是否认历史有必然性,一切历史的变迁都是偶合的,任何历史发展模式都不具有普适性。因此,依托欧洲历史经验产生的“现代化理论”理所必然地要被排斥在历史比较的框架里,不被认可为一种值得借鉴的参照目标。与此相关,他们也强烈反对历史的目的论,认为一切历史的变迁都不是预设的,都是人们各自活动的自然延续及自然产生的结果,不可能复制、不可能重演。从这样的理论出发,他们当然会不无真诚地告诫中国人:你们自身的历史不仅没有错,而且更值得自珍自重。依着你们历史内在的自然逻辑,别管别人怎样,独立地走自己的路去!我不知道这对中国人是一种诱惑,还是一种误导。试问:在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现实的今天,我们在反对欧洲中心主义的时候,难道还要重复把孩子连同洗澡水一起倒掉的低级错误,拒绝接受任何对我们有用的、别人的,也包括欧洲在内的成功经验,重新回到“各扫自家门前雪”的状态吗?

现在有一种倾向,观念越新越好,见异而思迁,成了一种时髦、一种风尚。殊不知任何观念都有适用的范围和边界,绝不会是全能的。“现代化理论”确有可以被反驳的地方,“现代化”也决非尽善尽美,但“后现代理论”正像有些人所说,破坏多于建设,可以质疑和反驳的地方也不少。历史学的悖论就在这里:观察历史无论如何不能不依靠理性的思维,因此一定的观念和方法是我们进行研究无法不用的“工具”。然而沉浸在历史情境之中久了,也多少能意识到,“史无定法”(吴承明先生语),任何“工具”一经滥用,都有可能成为遮蔽我们真实地观察历史的屏障,甚至是人为制造历史成见的陷阱。

我愿意相信弗兰克、彭慕兰的某些指责是有道理的,一味用欧洲中心主义的标准估量中国历史,一定会产生许多偏差。例如“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停滞论”,不要说套用西欧“封建”是何等不伦不类,就是近两千年来的帝国历史,易朝换代,其间又何尝没有许多显著的变化和发展?我也相信中国人的经济理性不低,江南人在人口密集、重赋重费的压力下,为了生存,逼出了一条多种经营的经济“活路”,就是明证。然而,又有何种充足证据能够否定,不管曾经如何辉煌,到头来农业经济高度发达的中国,到了需要转变为现代工业社会的关口,却被卡住,不能主动走过去的事实?即使在近代化已经展开的一百多年里,我们遇到过多少“死的拖着活的”、逆向行走的事例,难道这也能够置若罔闻吗?!

弗兰克、彭慕兰的宏大叙事存在巨大的断裂,即对于解释英国19世纪何以能转变、中国何以不能转变这种强烈反差,与它们先前历史因缘果报的复杂关系,采取了逃跑主义的策略。这种不近情理的逃逸,终究显示出他们和我们有着截然不同的治史心境。他们尽量寻找19世纪前中国历史发展的一切光明面,置阴暗面于不顾;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期望中反对的欧洲中心主义的光芒才相对黯然失色。然而他们并不能理解19、20世纪之际的中国人如何苦于向现代转变的艰难,这种心境并非来于观念,而是来于生活实在的体验;因此他们当然也不能理解,我们何以要痛苦地、自悔地究根刨底追问19世纪以前的历史,追问原有的社会发展机制到底出了什么毛病,病根又在哪里。此真可谓“饱汉不知饿汉饥”,此一时彼一时也。

“二兰”的中国命题,无视中国发展高度不平衡的国情,径用江南代表中国,以一斑窥全豹,明显是一个致命的论证软肋,经不起反驳。至于明清江南,也许确实可以找到不少证据,支持这样一种学术见解:这里的农业、手工业乃至商品经济、货币经济、市场发育程度等,其发展水平都不比同时期的欧洲低。但同样是铁定的事实,而非人的幻觉,已经过去的几百年历史证明:江南是大一统中国的江南,无可避免地要受到更多国家因素、制度因素的制约,阻碍着这一过度发达的前现代地区顺利变迁到现代;即使被动地开始了现代化的驱动过程,社会的变迁也非常之不顺利、非常之曲折。我觉得,我们过去在“资本主义萌芽热”情境下产生的一些明清江南研究成果,重点在寻找“光明面”,看来是为“二兰”反对欧洲中心主义提供了片面而不准确的“信息”。因此,现在很有必要在“明清江南经济发展水平及其限度”这样一类重大问题上进行反思和重新研究。

我们与一些国外学者,特别是带有后现代倾向的学者之间的分歧,往往主要发生在心境以及语境的不同上,但解决问题后还得靠历史情境准确而不是粗枝大叶的估定。新见,不管是何种新见,都必须经受事实的检验。对明清江南,鉴于史料的局限,难的是对发展程度作定量方面的估计。个别外国学者虽然计算出了古代中国的GDP、人均收入以及占世界GDP的比重多少,但中国学者无论如何都不敢相信有此可能。然而,我们也不能因此而不作出必要的回应。明清江南的经济状况千头万绪、错综复杂,唯有对关联发展过程的众多因素(包括决不可忽视的非经济因素,如权力体制、财政体制等)尽可能逐个省视其实际状态,并作综合的整体分析,研究才可能有所细化。这就需要发掘更多的微观材料,加以细致的考订和总体汇合。因此,我觉得未来的明清江南社会研究的重心,很可能又要再次回到微观研究的层面上来。当然,这绝不是初期研究的重复,而是有针对性地前进,否定之否定的升华。其中有些环节长期少有进展,例如各种经济主体(庶族地主、工商业者、农民)的财政与法外的经济负担,县级乃至市镇乡村的各种行政费用与名目众多的摊派,它们对于经济发展的制约,都需要有切实的史料搜集作依托,才能据此评估其得失利弊。因为,在这一点上,正显示出中国历史与欧洲大相迥异:在中国,很难像欧洲那样产生具有主动推进现代化冲动的新富裕阶层(相反,中国的富裕者往往寻求与传统政治的融通,屈从于体制的压力),因此也就无法产生引发国家与社会互动、变革社会体制环境的历史主角——独立的社会中间力量。

进入多元化的时代,什么样的新论都有自己的位置,也都需要有正常的对话来交流沟通。从历史考察的角度来说,“二兰”的挑战,我觉得无论是从宏观的史观、史学方法,还是从微观的史实考据方面来看,都有很大的讨论空间。对于比较冷落宏观叙事的当下中国史学界来说,这一外来的逼迫,或许还是一种难得的推动。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9分

  • 人物塑造:7分

  • 主题深度:9分

  • 文字风格:6分

  • 语言运用:4分

  • 文笔流畅:3分

  • 思想传递:8分

  • 知识深度:9分

  • 知识广度:7分

  • 实用性:7分

  • 章节划分:8分

  • 结构布局:6分

  • 新颖与独特:4分

  • 情感共鸣:7分

  • 引人入胜:4分

  • 现实相关:4分

  • 沉浸感:4分

  • 事实准确性:4分

  • 文化贡献:9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7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9分

  • 网站更新速度:6分

  • 使用便利性:6分

  • 书籍清晰度:5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6分

  • 是否包含广告:6分

  • 加载速度:4分

  • 安全性:4分

  • 稳定性:7分

  • 搜索功能:7分

  • 下载便捷性:3分


下载点评

  • pdf(81+)
  • 推荐购买(450+)
  • 无漏页(415+)
  • 无盗版(172+)
  • 体验好(643+)
  • 超值(213+)
  • 不亏(429+)
  • 在线转格式(491+)
  • 内涵好书(339+)
  • 全格式(647+)

下载评价

  • 网友 潘***丽: ( 2024-12-29 00:09:59 )

    这里能在线转化,直接选择一款就可以了,用他这个转很方便的

  • 网友 益***琴: ( 2025-01-03 10:47:40 )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 网友 师***怀: ( 2025-01-08 22:07:50 )

    好是好,要是能免费下就好了

  • 网友 苍***如: ( 2025-01-17 03:33:04 )

    什么格式都有的呀。

  • 网友 宫***凡: ( 2025-01-01 17:19:16 )

    一般般,只能说收费的比免费的强不少。

  • 网友 曹***雯: ( 2024-12-21 06:17:41 )

    为什么许多书都找不到?

  • 网友 养***秋: ( 2025-01-20 20:14:49 )

    我是新来的考古学家

  • 网友 宓***莉: ( 2025-01-15 09:56:19 )

    不仅速度快,而且内容无盗版痕迹。

  • 网友 康***溪: ( 2025-01-18 20:45:34 )

    强烈推荐!!!

  • 网友 寿***芳: ( 2025-01-18 21:05:09 )

    可以在线转化哦

  • 网友 仰***兰: ( 2024-12-27 13:07:08 )

    喜欢!很棒!!超级推荐!

  • 网友 邱***洋: ( 2025-01-11 21:26:00 )

    不错,支持的格式很多

  • 网友 晏***媛: ( 2025-01-10 14:52:28 )

    够人性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