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源宝盒 -精神分析经典译丛:理解人性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20 23:36:29

精神分析经典译丛:理解人性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精神分析经典译丛:理解人性精美图片
》精神分析经典译丛:理解人性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精神分析经典译丛:理解人性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303199518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06
  • 页数:190
  • 价格:26.2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20 23:36:29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使普通大众了解个体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此同时,也对这些原理在日常关系处理过程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阐述。这里所说的日常关系不仅包括人与世界的关系、人与同伴的关系,还包括人的生活模式。作者认为生活模式上的错误往往会危及生活本身。本书希望帮助人们更透彻地理解人性,指导个体如何融入社会生活。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人的行为

第一章 精神

一、精神生活的概念与前提

二、精神器官的功能

三、精神生活的目的

第二章 精神生活的社会性方面

一、绝对真理

二、对社会生活的需要

三、安全与适应

四、社会感

第三章 儿童与社会

一、婴儿的处境

二、困难的影响

三、作为社会存在的人

第四章 我们生活的世界

一、我们宇宙的结构

二、宇宙观形成的要素

三、幻想

四、对梦的一般考察

五、共情与认同

六、催眠与暗示

第五章 自卑感与追求获得认可

一、儿童早期的情形

二、自卑感的补偿:追求获得认可和优越感

三、人生的曲线图和宇宙观

第六章 生活的准备

一、游戏

二、注意力与注意力分散

三、过失犯罪与健忘

四、无意识

五、梦

六、才能

第七章 性别

一、两性差异与劳动分工

二、男性在当今文化中的支配地位

三、所谓的女人低能

四、逃离女性角色

五、两性间的紧张状态

六、改革的尝试

第八章 家庭排行

第二部分 性格科学

第一章 概论

一、性格的本质与根源

二、社会感对于性格发展的重要性

三、性格发展的方向

四、古老的心理学流派

五、气质与內分泌

六、综述

第二章 攻击性性格特征

一、虚荣与野心

二、嫉恨

三、嫉妒

四、贪婪

五、仇恨

第三章 非攻击性性格特征

一、隐遁

二、焦虑

三、懦弱

四、表现为适应不良的未驯化的本能

第四章 性格的其他表现

一、欢愉

二、思维过程与表达方式

三、学龄儿童的不成熟性

四、学究和奉行原则的人

五、顺从

六、专横

七、心境与脾性

八、厄运

九、宗教狂热

第五章 情感与情绪

一、分离性情感

二、连接性情感

附录


作者介绍: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奥地利心理学家,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他是弗洛伊德的学生之一,修正了弗洛伊德泛性论的精神分析观。他将精神分析由生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学,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只要一个人能决定他行动的源泉和灵魂的动力,他自我认识的能力就会大大提高。一旦他理解这一点,他就会变成一个不同的人,他就会不再逃避来自于他自身的不可避免的后果。


精神的固有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困难,承认这些难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我们才会对人性具有真正的了解。只要我们的社会感得到了彻底的发展,我们对人性的这种了解就不会成为害人的工具。我们只会用这种知识来帮助我们的同类。对于有身体缺陷的人或具有某种令人不悦的性格特征的人,我们不该因为他们表现出来的愤怒责备他们。错不在他。事实上,我们必须承认他有权利因为上述局限而感到愤怒,而且,我们必须意识到、对于他的处境,我们其实也负有一定责任。我们之所以负有责任,是因为我们对制造出这种愤怒的可悲社会境况不够警惕。如果我们堅持这一立场,我们最终会使这种情况有所改善。

我们不应把这样的个体看作卑贱、毫无价值的边缘人,而应将其看成是我们的同胞;我们应该为他创造一种氛围,让他感到自己有可能与周围的其他人平等相处。设想一下一个身体有明显缺陷的人出现在你的面前,会给你带来多大程度的不快!这是衡量你需要多少教育的一个很好的标尺,这种教育能使你对社会价值做出绝对公正的理解和判断,并能使你与社会感的实质融治无间,进而我们还可以评判,我们的文明在多大程度上应归功于这些个体。


在论证这些病例的时候,如果能将童年印记与病人现在主诉的实际情形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的话,往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方便:用类似于数学公式的曲线图来表示这种关系最为合适。连接两个点的一条线代表这样的一个方程式。如果能绘制出这种人生曲线图,即贯穿个体全部运动的精神曲线,我们将会在许多病例中取得成功。这条曲线的方程式就是个体自童年早期以来循的行为模式。也许有些读者会觉得,这样做过于简化了人的命运,并因而是对人的命运的一种轻视,或者会觉得我们有否认“人是自己人生的主人”的倾向,觉得我们否定了人的自由意志和判断力。就自由意志而言,这一指责很中肯。实际上,我们确实认为这种行为模式就是决定性的因素,虽然这种行为模式与童年处境之后的成年环境之间的关系也许在某些情况下会使这种行为模式发生一些变化。这种行为模式的终极结构也许会发生一些微小变化,但是它的基本内容、它的能量和意义会从童年早期开始保持不变。在诊查的时候,我们必须对童年最早期的个人历史进行探,因为婴幼儿早期的印记标示着儿童的发展方向,而且标示着在未来他会对人生中的挑战做出怎样的反应。在对人生中的挑战做出反应时,孩子会动用他在以往生活中形成的所有心理可能性他在婴幼儿早期感受到的会影响他对人生的态度,会以很原始的方式决定他的世界观和宇宙观。


在这种情况下,他当前的目标常常就变成了逃避所有困难。这种人畏惧困难或者竭力逃避苦难,以暂时地逃避生活对他提出的要求。我们必须明白,人类心灵做出的反应并不是最终的或绝对的:每一种反应都不过是一种部分反应,只暂时地有效,而不应被视作对某个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案。特别是在儿童心灵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要记住,我们面对的仅仅是目标的暂时状态。我们不能用衡量成年人精神的标准来衡量小孩的精神。在面对孩童时,我们必须目光放长远,并探究在他的生活中,他的精力和活动所指向的目标会最终引领他走向何方。如果我们能进入他的心灵,我们就能明白,他所有的精力投放方向都适合他心中的理想。这个理想是他为自己创设出来的,是具体化的他对生活的最终适应状态。如果我们想知道孩子为什么会有某种表现,我们就必须站在他的视角来看。与他的观点相联系的情感基调以多种方式引导着他。其中一种是乐观,在这种情感基调中,孩子自信能轻易解决自己遇到的一切问题。在这种状态下,他会成长为具备这样性格特征的人:认为人生任务尽在自己掌握之中。在这种情况中,我们会看到勇气、达观、坦诚、责任、勤勉等类似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与此相反的就是悲观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想象一下,一个不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自己题的孩子,他的目标会是什么样的!对这样的孩子来说,世界将是一片灰暗我们会在他身上看到怯、内省、不信任以及所有那些弱者用来保护自己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他的目标将被设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外,同时又和现实人生不沾边。


社会感既受自卑感的影响,也受它的补偿心理一对权力的追求的影响。人类身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自卑情结。精神生活过程,即寻求补偿、要求安全感和完整感的骚动,早在自卑感出现的时候就开始了,其目的是在生活中获得宁静和幸福。


与之截然不同的另一种人是悲观主义者。在他们身上,存在着教育中的重大问题。由于童年时期的经历和印记,这些个体已经有了“自卑情结”,对他们来说,各种困难已经使他们有了这样的看法:生活不容易。由于他们的悲观主义个人哲学一一这种哲学是由于他们在童年时期受到错误对待而形成的,他们总是着眼于生活中的阴暗面,跟乐观主义者相比,他们对生活中的困难更为敏感,很容易失掉勇气。在不安全感的折磨下,他们不断地寻求支持。他们求助的喊声在他们的外部行为中回响,因为他们无法独自忍受;如果他们是小孩,他们会不停地呼唤母亲,或者一跟母亲分开就会哭叫着要妈妈。这种哭叫着要找母亲的声音有时候甚至在他们进入垂垂暮年时还能听到。

这种人的病态的谨慎小心可以从他们怯而惧怕的外在态度中看出来。悲观主义者永远在盘算可能的危险,他们想象这些危险马上就会到来。显而易见,这种类型的人睡眠很差。事实上,睡眠是衡量一个人发展的绝佳标准,因为睡眠障碍是在缺乏安全感的情况下过分谨慎小心的标志。就好像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免受生活中的危险的侵害,这些人时时刻刻都处在警觉状态中。这种人在生活中几平没有什么快乐可言,他们对生活也几乎没有什么了解!睡眠不好的人培养起来的只是一种糕的生存技巧。如果他的担心真的符合事实,那么他将根本不敢睡觉。如果生活真如他所认为的那样悲苦,那么睡眠真的就是一种很糟糕的安排。悲观主义者往往以一种充满敌意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这些自然现象,这种倾向表明,他们对生活毫无准备。睡眠本身没必要受干扰。如果我们发现个体不断地忙着检查房间门是否认真锁好了,或者睡觉的时候不停地做各种关于强盗和盗贼的梦,那么我们就可以认为此人有悲观主义倾向。事实上,我们通过这种人的睡姿就可以识别出他们来。通常,这类人睡觉的时候总会尽可能蜷曲成极小的一团,或者睡觉时用被子蒙住头。

我们也可以将人分为攻击型和防御型两类。攻击型的人,他们的姿...


其它内容:

媒体评论

生活风格的不同是人与人*的不同,生活风格不同的原因正在与个体周遭环境的不同。这是一种标志个体存在的独特方式,是作为一个统一整体的自我在社会生活中寻求表现的独特方式。个体的生活风格在四五岁的时候就业已形成,它不仅仅是一种外界表现,更是一种内在认知。对儿童过分的溺爱与骄纵(让他感觉到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或是忽视与遗弃(让他感觉到世界是一个敌人),都是产生错误生活风格的主要原因。——阿德勒


书籍介绍

由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理解人性/精神分 析经典译丛》旨在使普通大众了解个体心理学的基本 原理,与此同时,也对这些原理在日常关系处理过程 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阐述。这里所说的日常关系不仅 包括人与世界的关系、人与同伴的关系,还包括人的生活模式。作者认为生活模式上的错误往往会危及生活本身。本书希望帮助人们透彻地理解人性,指导 个体如何融入社会生活。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5分

  • 人物塑造:8分

  • 主题深度:7分

  • 文字风格:8分

  • 语言运用:6分

  • 文笔流畅:3分

  • 思想传递:6分

  • 知识深度:7分

  • 知识广度:5分

  • 实用性:9分

  • 章节划分:8分

  • 结构布局:6分

  • 新颖与独特:7分

  • 情感共鸣:8分

  • 引人入胜:6分

  • 现实相关:5分

  • 沉浸感:7分

  • 事实准确性:8分

  • 文化贡献:9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4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4分

  • 网站更新速度:8分

  • 使用便利性:6分

  • 书籍清晰度:6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8分

  • 是否包含广告:4分

  • 加载速度:8分

  • 安全性:8分

  • 稳定性:9分

  • 搜索功能:8分

  • 下载便捷性:5分


下载点评

  • 中评多(447+)
  • 品质不错(147+)
  • 方便(547+)
  • 下载速度快(590+)
  • 推荐购买(356+)
  • 还行吧(385+)
  • 无广告(464+)
  • 书籍完整(221+)

下载评价

  • 网友 国***舒: ( 2025-01-14 18:30:16 )

    中评,付点钱这里能找到就找到了,找不到别的地方也不一定能找到

  • 网友 敖***菡: ( 2025-01-18 11:41:26 )

    是个好网站,很便捷

  • 网友 林***艳: ( 2024-12-31 03:54:40 )

    很好,能找到很多平常找不到的书。

  • 网友 习***蓉: ( 2024-12-23 10:26:26 )

    品相完美

  • 网友 益***琴: ( 2025-01-12 17:13:26 )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 网友 蓬***之: ( 2024-12-31 21:46:41 )

    好棒good

  • 网友 居***南: ( 2025-01-16 17:35:43 )

    请问,能在线转换格式吗?

  • 网友 隗***杉: ( 2024-12-30 05:34:27 )

    挺好的,还好看!支持!快下载吧!

  • 网友 陈***秋: ( 2025-01-12 21:49:34 )

    不错,图文清晰,无错版,可以入手。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