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薛涌留学去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跟着薛涌留学去电子书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留学要什么?学历还是经历?留学是投资,必须获得*的留学性价比。跟着《一岁就上常青藤》作者薛涌,为自己装备一双留学的慧眼
家长说:美国学什么最热门?
薛涌说:选专业如果只考虑热门,是不靠谱的思路,热门容易冷下来,竞争也大。国外高校宽进严出,如果孩子不感兴趣,无法适应所选专业,学习困难,不仅有可能无法获得学位,更难以进入好的研究院。
家长说:排名靠前的名校是我们的唯一目标,要不然出去不值得吧?
薛涌说:如果进不去一流大学,留美与其读质量不高的末流大学,从社区学院起步也是不错的选择。
家长说:孩子英文还不够好,不过还是先出国,有了语言环境就好了吧?
薛涌说:在国外学习,没有坚实的英语基础,比在国内上学压力还大,留学生可能从一开始就失去学习的信心。
家长说:我们欣赏美国式的教育,一定会比在国内上大学的质量高!
薛涌说:并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留学。盲目与仓促的出国会使孩子心理与生理上都备受摧残。
书籍目录:
前言:留美正在造就怎样的一代
第一章 寄宿高中适合低龄留学生吗
慎读美国的寄宿学校
家长能为孩子做什么
不肯依赖体制的家长
培养之道:合适才是最好
第二章 是谁催生了造假潮
谁该为造假买单
不容忽视的个人自述
培养之道:培养能拿“大主意”的孩子
第三章 本科是终点还是起点
美国大学的教育豆腐渣工程
大数据时代的热门专业
培养之道:规划生活比成绩更重要
第四章 商科还是香饽饽吗
美国大学的商科不牢靠
商科为什么误人子弟
沃顿的前世今生
商学院的成败
商科改——教育上的舍本逐末
留美为何要回避商科
培养之道:“没用的专业”也有用
第五章 教育真的应该不计成本吗
我没有上波士顿城里的某大学
酷校情结
上大学花钱越多,学得越差
烧钱上学,等于烧了自己的前程
上了大学后怎么办
培养之道:社区学院——被遗忘的选择
后记:如何去留学
作者介绍:
薛涌,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后赴美留学,获得耶鲁大学博士学位。现担任美国波士顿萨福克大学历史系副教授。长期为留美学子和家长提供义务咨询和帮助,后创办“薛涌留美预科”。先后为《北京晚报》《南方周末》《新京报》《新闻周刊》等十多家报刊撰文,同时在《纽约时报》、美国公共广播电台等英文媒体发布文章和评论。出版有《一岁就上常青藤》《参与孩子的成长》等二十余部作品。在美国求学、任教近二十年,对美国社会和教育有着长期、细致的观察,一直是“通识教育”的倡导者。他特别强调精神和身体的全面发展,除了研究、教学、写作外,一直投身于严格的体育训练。他不仅倡导体育的健康价值,更强调体育的精神价值和教育价值,把“培养完整的人”作为自己的教育使命。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没用的专业”也有用
如今大学生越来越实际,一定要学“找得到工作”的专业,回避“没用的专业”。不仅中国如此,几乎举世皆然。在强调通才教育的美国,五分之一以上的本科生选择了商务或和商务相关的专业,其主要原因就是“有用”。有些长辈对教育一知半解,也在误导着下一代。
2011年秋天,美国发生了一个小小的闹剧。佛罗里达共和党州长里克?斯科特(RickScott)针对州立大学的专业设置发表评论说:“如果要把公民的钱拿来投到教育上,我将用这些钱来创造工作机会。我要让这些钱流向那些能让学生找到工作的专业上。难道培养更多的人类学学生符合我们州的根本利益吗?我不这样认为。”
斯科特是典型的草根共和党人。他父亲是一个卡车司机,自己从社区学院读起,然后参军,最终在堪萨斯的密苏里大学获得商学学士学位,再接再厉读下法学院后,成为大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接着又开始经商,一度出任美国最大的营利性医务公司总裁。虽然他的公司因为非法活动被迫赔偿联邦政府6亿美元,丑闻连连,他本人也被迫辞职,但是作为一个生意人,他属于捞到的,从最底层跳到最高层,也算创造了卡内基式的经典美国故事。所不同的是,当童工、上夜校出身的卡内基,捐献了一系列博物馆、音乐厅、大学等文化设施。这位斯科特则还像是个大老粗。他大概从自己的一生中得出结论,大学不过是个职业训练所,别云山雾罩地在那里研究什么文化。
此话一出,媒体马上跟踪报道,发现州长大人女儿的大学专业就是人类学。连右翼的《华尔街日报》也说斯科特实在不应该对大学的专业指手画脚。更有些人类学的教授挺身出来捍卫自己的职业:我们并不鼓励学生读找不到工作的人类学博士(博士过剩是美国半个世纪之久的问题,大部分专业的博士都难找到工作),但是,作为本科专业,人类学不仅有用,而且急需。大学生对人类学课程的需求也在上涨。州长大人在出来瞎说前,为何不先回家问问自己的女儿?
那么,人类学是干什么的呢?这里不妨讲个经典故事:一位欧洲山村的主妇在家宴请远道而来的客人。她一碗一碗地给客人盛饭,客人一碗一碗地吃光。她暗暗吃惊地继续盛饭,客人则坚持不懈地吃,直到被撑倒在地。原来,双方的文化密码不同,发生了误会。女主人觉得不给客人盛足饭是不礼貌,客人所在地区文化不同,觉得不把主人盛的饭吃光是不礼貌。人类学研究的就是这种不同人类行为下面隐藏的文化密码,特别注重解读异文化的逻辑。比如玛格丽特?米德的名著《萨摩亚人的成年》揭示出,在南太平洋岛上的土著社会,青春期并不构成西方社会中那种人生必经阶段,他们可能对青春期浑然不知。等美军在太平洋战争中面对强悍的日本人摸不着头脑时,马上求助于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她的《菊与刀》一度成为美国理解日本的指南。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碰撞和交流更使人类学生逢其时。从最实用的层面讲,跨国公司到海外拓展,所面对的市场、合作伙伴乃至法律体系,都可能是按照不同的文化密码运行。缺乏人类学的分析力,说不定连人们的消费心态都难以把握。事实上,即使是在美国本土市场运作的广告公司,离开对受众心态的人类学分析,也难以制造出上品广告来。
这当然不是说大学生都应该学人类学。大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头脑,即分析力、理解力、判断力。有头脑,才能适应工作场所的挑战,在实践中随时学习所需要的技能。在这方面,人类学这种比较抽象、理论化的学科,比起财会、商务等具体学科来,往往是更好的训练手段。许多研究表明,商学本科的学生,即使从事和商务有关的工作也无明显优势,在申请读MBA等高级课程时甚至可能吃亏。因为对培养专家的研究院来说,申请者的专业无关紧要,关键在于是否有头脑。而是否有头脑的关键性“指数”,则在于是否对抽象、深奥的问题有理解力,是否对超出自己直接生活经验的东西感兴趣。只能想想赚钱之类的事情的,往往属于缺乏头脑、难当大任者。
佐治亚理工学院二十一世纪大学中心的主任理查德?A.德米尔(RichardA.DeMillo)曾是惠普的高管,非常务实。最近他在《纽约时报》上讲了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在本世纪初IT泡沫破灭时,大量学习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找不到工作。当时理查德担任计算机学院的院长,为学生就业前景着想,他找到企业高层,询问他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对方答道,传统的计算机技术人员谁都不缺,但那种有讲故事能力的人才特别稀缺,因为计算机游戏正热,游戏需要精彩的故事结构。一夜之间,文学这个最“没用”、最“不实际”的专业,成为计算机这一最“有用”、最“实际”的专业的救星。
不错,在美国特殊的教育体制和文化的纵容下,学生们越来越惧怕理工,不敢选科技、工程方面的“硬”专业,喜欢到心理学、传媒等“软”专业中“避难”。这些问题确实需要面对。但是,大学的首要使命在于培养学生的心智,而不是职业短训班。市场需求不是政府能计划或预测的,否则,苏联式的高等教育体制早就统治世界了。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那么,中国学生制定留美战略时,在专业方面应该如何考虑呢?
在我看来,由于中国教育制度的特点,中国学生数理化通常比较好。这应该是个很大的优势。现在的学生,应该有些我们那代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心态。去美国留学读本科,学理工还是最稳妥、最有前景的道路。
第一,理工类本科毕业生起薪非常高,有时可以比文科或商科的毕业生高将近一倍。根据权威网站PayScale的统计,美国本科毕业生起薪最高的十大专业全是理工科。其中七个为工程专业,外加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和统计。
第二,理工科毕业后比较好找工作。例如,在最近的经济危机中,有报道说大学毕业生失业和半失业率实际上逼近50%。但在波士顿地区有许多实验室,理工科学生大都有丰富的实验室经验,找工作易如反掌。造成这种格局的一大原因,是美国义务教育在理工科方面相对失败。许多美国学生缺乏基本的数理训练,难以完成理工科课程的要求。从2009年的数据看,美国大学授予了165万个本科学位,其中商学占了35.8万,社科和历史占了17.3万,工程学位仅6.8万多,和视觉与表演艺术学位的数量大体相当。可惜,现实生活是激烈的科技竞争,而不是每天演戏。理工科人才奇缺,在美国不是一两天能解决的问题。
第三,本科专业是理工科的学生,日后即使想读商学院,优势也比商科学生大很多。从大学商科申请顶尖商学院,比从同一所大学的工学院申请,难度恐怕要高出数倍。这里的历史姻缘,往往被中国的学生和家长所忽视。要知道,美国大学里的商科热,源于经济中对管理人才的需求。而这种对管理人才的需求,又源于大企业的崛起和工厂的机械化、自动化。在机械化、自动化之前,工人多是自我管理,领头的是工头,负责生产的组织。机械化、自动化之后,工厂就不再围绕着工人劳作,而是以机器逻辑为核心来运行。这就要求管理上的革命。最懂得机器逻辑的,当然就是工程师。所以,在最底层,代替工头来组织劳动的,就要仰仗工程师;在中上层,企业宏观运作也必须借助工程师的专业训练。通用电气前总裁韦尔奇这样的“世纪经理”非常有代表性。他们在企业中担当领导角色,并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更懂得产品中所蕴含的复杂的工程科学知识,也是因为现代工业生产的组织,本质上是一种工程上的组织。直到现在,美国的MBA课程都特别注重招募理工科人才。特别是斯隆商学院,几乎是镶嵌在工科教育框架中的商学院。
第四,理工科学生日后读法学院或普通的研究院,也都非常有竞争力。比如,如果你想读经济学博士,本科专业是数学,恐怕比本科专业是经济学的要占很大便宜。再如法学院。最近苹果与三星的专利官司打得难解难分,涉及十亿美元的赔偿。小女对法律很有兴趣,她听完新闻后评论说,她要上法学院,最好先当工程师,日后处理这样的案子会更有能力。其实,不仅她这位13岁的初中生这么看,许多法学院也是这么看。法学院力求学生背景多元化。理工本科出身的学生申请法学院的偏少,真申请反而会有物以稀为贵之效。总之,理工教育属于传统的文理教育范畴,在美国很受尊重,既是个硬本事,日后变通起来也方便。
最后还有一点,即学习理工科的语言障碍比较小,特别是在开始阶段,中国学生适应起来比较容易。尤其是中国学生理工科基本功往往比较好,在国内是平平之辈,到美国后表现反而可能比较出色。这就给留学生们提供了适应的良机。不过,学习理工科,决不能因为语言障碍小就在语言上偷懒。这只不过是一个喘息的机会。若想日后在美国有前途,还是要有长期规划,把英语学好。
文科潜力大
如果说学理工最稳妥,那么学文科则最有挑战性。对于那些素质不错、对理工兴趣不大的学生,我强烈建议他们学习文科。
首先,文科能够真正学到东西。别的不说,文科阅读量非常大,能应付下来,英语就是很大的提高。更何况文科经常要求学生提交长篇读书报告或论文,对英文写作是很强的锻炼。老实说,现在扎堆到商学院的中国学生,如果在同一学校读文科,没有几个能读下来的。我自己就有这样的经历。商学院的中国学生来选我的课,往往连指定教科书的大概意思都看不懂,基本上不知道上面讲的是什么。这两年,只有一位中国学生在我班上表现不错。不过那门课是中国史。
另外,文科一般来说系比较小,师生关系密切,学习环境好。人们往往忽视在同一所大学,文科教授的质量往往比较高。道理很简单:文科博士的培养过程长达近十年,除了到大学教书,其他出路很少,故而竞争激烈,最后能拿到教职的往往出自名校。像我们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学校,历史系教授中哈佛、耶鲁毕业的博士就占大半壁江山。纯科学领域,大体也是如此。但是,在其他稍带实用性的领域,即使是博士,也往往有许多其他出路,教书并非职业生涯的首选。所以,最优秀的人才往往不会留在学校。稍用心一点就会发现,哪怕在很小的学校,文科系里也不乏大腕教授。当然,从我们前面所分析的SAT成绩专业排名也可以看出,纯文科专业的学生往往是分数最高的。读文科,意味着周围同学的素质比较好,授课的质量自然会比较高。
文科令中国学生最为畏惧的问题是毕业后怎么办。其实,如前所述,美国的许多雇主愿意招募文科学生。学文科的海归,还有些特别的价值。他们往往英文比较过硬,对外面的文化理解得比较深。就看中国的雇主是否识货了。
文科一般被视为悲惨的专业,主要是因为毕业后的起薪比较低。我有位美国朋友,上大学想读英文专业,父亲大为光火,一度威胁拒付她的学费,逼她转入商科。所幸她一再坚持,父亲勉强同意。她读完英文专业后转入传播学,如今成了大学教授。如果单看本科毕业生的起薪,文科生确实不是很高。但是,许多文科生并非以本科教育为终点。他们毕业后工作几年,积攒些经验,寻找职业方向,最终读了法学院、商学院、医学院等,在事业上相当成功。
中国人从读大学开始就为自己一生选专业的态度,对许多美国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在他们看来,一个高中毕业生还没有真正见识过学校以外的大世界,即使作出某种选择,依据的也是自己中小学狭隘的人生经验,人们一般不会太当真。等大学毕业或工作几年有些人生经验后再选专业,才更合乎情理。这至少是美国教育体制的逻辑。
所以,留美读本科,选专业最好的策略还是喜欢什么就选什么。只有当你学习自己喜欢的东西时,动力才足,兴趣才大,成绩会比较好,也容易受到教授的青睐,拿到强有力的推荐信。美国的各种研究院录取学生时很少看专业,但对本科的成绩和教授的推荐信则很注重。因此,本科的首要目标是要有令人信服的表现,看看在自己最喜欢的事情上能走多远。当你在自己拿手的领域显示出高素质后,申请各种研究院的本钱都多了。当然,学生们必须有心理准备——留美读文科,是最有挑战性的道路。你首先必须对自己的素质有自信,愿意为克服巨大的语言和文化障碍进行艰苦卓绝的努力,否则,文科是很难读下来的。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留学要什么?学历还是经历?送孩子出国已经成了许多稍有家底的家长培养孩子的**。孩子适合留学吗?出国就能得到*好的教育吗?留学是投资,如何留学才能获得**的性价比?薛涌在美国求学、任教二十年,见过无数成功和失败的留学案例。不少失败的留学,总有一些共同点,比如英语差,或者选择了错误的学校和专业,有严重的学习困难,直至中途退学。薛涌清楚地看到,留学并不适合所有人。
什么样的人、经过怎样的准备、做出何种适合自己的选择,才能获得**的留学收益?薛涌作为一名老留学生、学生家长和美国大学教授,在《跟着薛涌留学去》一书中分享了对中美教育异同的深刻理解,让你近距离了解中国孩子和美国教育的对接面,获得留学中介、留学生和留学归国者都无法提供的全面分析。
留学有陷阱,有的是家长因为盲目和轻率而主动陷入的,有的是商业机构的宣传误区,而有的是在国内对美国一相情愿的想象。对任何一个家庭来说,留学既是一个重大的投资决定,也会影响家庭未来的生活方式,看《跟着薛涌留学去》,听一个有着丰富留学经验和美国教育经验的专业人士的分析,是做出决定和调整决定的**课。
前言
留美正在造就怎样的一代
记得夏天回国时,在北京一所普通高中教书的朋友告诉我,她的班越教越小,许多学生会突然消失。到哪里去了?出国。事情来得是这么突然,有时连学生本人都不知道。家长怕孩子分心,背着孩子把出国留学手续办好,然后拿着录取通知告诉孩子:“你不必在这里读完高中了,出国吧。”
对我这个美国大学里的教书匠来说,这个故事实在是匪夷所思。到美国来读书,申请难道不是一定要本人写吗?最近读到《纽约时报》教育版的长篇报道,算是印证了国内大家都在谈论的话题:中国的高中生出国,中介公司包办一切。而且这种中介公司是批量生产。美国作为接受一方,也感受到了中国留学生的巨大冲击。
根据美国国际教育协会和国务院属下的教育与文化事务局最近的报告,留学美国的国际学生人数已经达到72万多人,其中中国留学生达15万多人,居各国之首。仅中国留美的本科生,3年就增长了3倍,到2010年接近4万人。像特拉华大学(Universityof Delaware)这种名不见经传的学校,2007年仅有8名中国学生,如今则有517名。俄克拉荷马基督大学(OklahomaChristianUniversity)2007年才招收了第一名外国学生,如今则有250名外国本科生,其中1/4来自中国。这些还仅仅是录取人数。俄亥俄州立大学每年收到的来自中国的申请达到2900份。曼荷莲女子学院(MountHolyokeCollege)声称如果放开录取,所有新生就都成了中国学生。2012年秋天在北京举行的一个美国大学展,就吸引了3万名学生。
美国的大学为何要录取那么多中国学生
如此磅礴的留美潮,是中国融入全球化秩序的一部分,具有不可否认的积极意义。大量中国学生留美,是在分享改革开放的红利,为未来购买国际一流的教育。经济起飞使中产阶级崛起,独生子女政策又使家庭可以倾其全力投资于孩子的未来,能够支付留美费用的家庭越来越多了。另外,以中国之大,优秀学生确实层出不穷。哈佛在2010—2011年度就录取了40名中国学生。这些学生,想必大多是优异之士。事实上,为了应对全球化的挑战,美国的顶尖大学早已采取了扩招外国学生的战略,以增加校园多元化。这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但是,中国留美人数如此规模地大跃进,主要并不体现在常青藤校园中,而是普通大学中的现象。这些大学向中国学生敞开大门,主要的考虑也不是多元化的教育战略,更多是出于财政需要。
如今美国经济仍然陷于“大衰退”中不能自拔,对高等教育的冲击尤为惨烈。绝大多数美国大学是州政府资助的州立大学。由于州政府税收减少、赤字攀升,不得不削减对大学的拨款。与此同时,普通老百姓手头紧张,越来越上不起私立大学,大家就都图便宜而挤到本州的州立大学中来。这就使州立大学的名额更加供不应求。
问题是,州立大学因为靠本州纳税人资助,对他们的子女收费自然低廉,学费抵不过实际的教育成本,每录取一名本州学生就会赔一笔钱;而外州学生的学费则可以比本州学生高出两三倍,每录取一名支付全额学费的外州学生,就能赚一笔钱。当州政府拨款减少、州立大学难以为继时,就只能提高学费。由于提高本州学生的学费会立即遭到纳税人的抗议,最终的解决之道就是招收外州学生。外国学生,也是这种“外州战略”的一部分。特别是现在很多美国家庭经济困顿,对于加倍花钱送孩子去外州读书慎之又慎。在扩大外州学生生源并不那么容易的情况下,学校就越来越依靠录取外国学生来维持财政平衡。
另外,那些靠高昂学费维持运作的私立大学,按说不受州政府削减财政预算的影响。而且当州立大学因拿不到政府拨款被迫提高学费时,两者的学费差距缩小,私立大学相对还更有竞争力。不过,私立大学的学费毕竟还是贵很多,在大家都图便宜优先申请州立大学时,私立大学的生源自然相对减少。最终能够拿来填补这个空额的,还是外国学生。
在正常时期,美国的大学录取学生,要综合考虑学生的素质、成绩、种族背景、社会阶层等,使校园多元化,并维持良好的学术标准。大学雇佣中介招揽学生,在美国是违法行为。因为这种商业化的操作,把教育变成了拿学生赚钱的买卖,而不是以学生本身的发展为核心目标。但是,如今各大学为财政压力所迫,不得不雇用中介到中国进行教育促销,首要目标是赚钱,而不是教育。这已经严重违反了美国大学一贯奉行的道德规范,在高等教育界引起激烈辩论。事实上,这种操作方式虽然才刚刚开始几年,但已经在美国的高等教育中制造了很多问题。
许多中国的家长和学生倾其重金留美,图的就是“美国先进的高等教育”,却没有想到自己不过是棵摇钱树,最终并没有享受到应有的教育服务。因此,中国的家长和学生必须摆脱留美的盲目性,在准备留美、选择学校乃至应付在美的学业等方面,都应该有更为复杂周密的计划。否则,花了大钱把孩子送出去,最后得到的可能只是一张到哪里也找不到工作的大学文凭。
中国学生按标价付费
一位在美国大学里负责录取的同事告诉我,录取美国学生,在什么都不成问题的情况下,最后钱成了问题。美国学生有时会拿着好几个学校的录取通知,和各校同时为奖学金的事情讨价还价,颇像中国自由市场上的“砍价”。中国学生则相反,什么都可以成为问题,就是钱没有问题。只要国外的大学肯同意录取,他们就付足学费,哪怕没有任何奖学金。
奖学金在美国大学录取中大有学问。首先,联邦和州政府对弱势家庭的学生常常通过奖学金予以资助。不仅学生要靠这笔钱完成学业,许多学校,包括私立学校,也指望着这笔钱来维持财政。因为大部分政府的奖学金是跟着学生走的,如果学生决定去A校就读,政府的奖学金就用来支付A校的费用;如果学生决定去B校就读,钱就跟着学生进了B校的账户。所以,当你发现一些靠学费维持的私立学校拼命竞争招揽那些穷学生时,不要想当然地认为这些学校是菩萨心肠,这很可能是因为他们要把政府给学生的奖学金赚到自己手里。这种竞争到了极端,就发展到“招傻瓜比招聪明学生更容易办学”的地步。
比如,一个人生长在问题家庭——父亲蹲监狱、母亲吸毒、兄弟也进过几次监狱,不过他自己品行尚可,即使学业一塌糊涂,但由于这种人往往成为政府救助的对象,比较容易拿到奖学金;一个手头拮据的中产家庭子弟,功课很好,却因为家庭经济状况听起来不错而拿不到奖学金。学校录取靠政府资助的前者,经常更有赚头,对于精打细算的后者,则不免要自己掏腰包给点奖学金,否则很难将他们吸引过来,这就降低了学校的利润。
虽然外国学生和美国政府的奖学金沾不上边,但美国的大学一般自己还是有些奖学金的。不过,我们必须明白:这种奖学金未必是纯粹奖励式的善款,而往往是讨价还价的一种遮掩而已。美国的零售业都是明码标价,即使在小摊上,也很难见到中国小摊贩前的“砍价”景象。但是,大宗商品,比如车、房等,交易中的讨价还价还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幼稚的人才会相信标价。道理很简单:你和摊贩为了两斤肉砍了半天价,最后省下的钱还不值你浪费的时间;买辆车要2万多美元,花半天时间砍下1000美元来,回报远远超出你的工时价格。买栋房子,砍下几万美元来并不新鲜。不砍价的人纯粹是傻瓜。上大学,4年的学费10万美元上下,在车和房子的价格之间,哪里有按标价付钱的道理?
话说回来,大学作为教育机构,口口声声不以赚钱为目标,在价格游戏上也颇文雅些。比如,一所大学的学费明码标价是3万美元,你要是照付,大学自然欢天喜地拣了个便宜。如果你来自一个精打细算的中产阶级家庭,功课也不错,学校要是想吸引你,就会许诺给你一些奖学金。这笔奖学金,说白了就是降价的折扣。只是学校不愿意摆出一副自己的产品兜售不出去而不得不清仓甩卖的架势,而要写信恭喜你:“鉴于你优异的素质和表现,本校决定授予你5000美元的奖学金。这是对你卓越成就的一种承认。我们热切盼望着你加入我们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优质学生队伍。”你读了这封信,感觉飘飘然,读书的费用一下子少了5000美元,当然更有可能去这所学校了。大学也避免了绝望兜售的小贩形象,而扮演了慈善家的角色。双方都皆大欢喜。不过最后一算账,学校没有收你3万美元的学费,而是收了2.5万美元。这还是一笔大有赚头的学费。
也正是因为如此,许多美国学生同时申请好几个学校,然后拿着多张录取通知单和各校讨价还价。他们的选择越多,越容易拿到奖学金。有些学生即使第一年没能砍下价来,第二年还会以家庭困难等理由找学校讨价还价。学校如果不管,学生因此辍学,或者转到其他学校,这对学校的排名等就是个损失。由于“新生保有率”是美国大学排名的重要指标,不少学校还是愿意拿出部分资金保有新生。这种考虑,在许多情况下也可以成为学生讨价还价的砝码。
中国望子成龙的家长,为了孩子留学不惜代价,往往忘了这些规则。一位在中国的中介公司工作的美国人讲述了这样的“奇观”:孩子没有被国外的大学录取,家长跑到中介公司大闹。公司表示如数退还中介费;绝望的家长则表示不要退款,就要孩子能留学。这种心态在中国家长中越普及,对中国的学生就越不利。因为美国大学形成了这么一种定见:中国学生什么价钱都肯出,没有讨价还价之必要。最终的结果是中国家庭集体吃亏,让美国人在自己头上想赚多少就赚多少。
从一考定终身到一校定终身
中国的留美大潮虽然汹涌,可完全有条件供孩子留美的家庭还是少数。另外还有许多家庭,虽然能供孩子留美,但经济上非常吃力。不讨价还价、照标价支付学费的风气,使大多数中国留学生更难拿到奖学金,留学费用无意中被抬高。至于通过转换学校来降低费用的战略,在美国家庭中越来越流行,可绝大多数中国家庭对此则一无所知。
我在《培养精英》一书中有一节“美国的校漂族”,介绍的就是这种情况。有的美国学生,通过换三四个学校最终才能拿到学士学位。最近我和班上的美国学生聊起学贷问题,一位女生愁眉苦脸地说,按照她的计算,她毕业时学贷要高达10万美元以上,虽然学校给了她不少奖学金。我非常吃惊。因为如果刨去奖学金的话,她在我们学校4年下来满打满算花费也不该超过10万美元。她无奈地告诉我,她是从一个更贵的学校转过来的。此时另外一位女生加入了讨论,说她欠的学贷仅1万多美元。这位女生也是从外校转来的,只不过她先读的是更便宜的学校——一所社区学院。
两位女生都来自精打细算的中产阶级家庭,都因为经济原因而转学,最后毕业也都拿同一个学校的学位,但是花费却有天壤之别。这全在于一开始的战略设计。第一位女孩希望进更有名的学校,并愿意为此支付高昂的学费,但读到半途被积累的学贷吓傻了,最终决定低就一点儿,转到了我们学校。这是从贵学校进,从便宜学校出。第二位女孩考虑则周到得多,决定从便宜学校往贵学校读。她先上了社区学院,读了两年后转到我们学校,学分也转了过来,最后从我们这所在当地还小有声誉的私立学校拿到文凭,但前两年支付的学费则微乎其微。
美国有28%的私立学校,学杂费超过3.6万美元。但44%的美国本科生,就读于学杂费低于9000美元的学校。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在本州读州立大学,能够享受优惠。最低端的,就是2年制的社区学院,学杂费还不足3000美元。同样的学校招收外国学生,学费会翻两三倍。
我们不妨算一笔账:进一所有名的私立学校,4年下来仅学杂费就15万美元。但如果你先上2年社区学院,也就支付6000美元学费,再转入本州的州立大学读一年,学费9000美元,最后一年再进入那所有名的私立大学,学费3.6万美元。这样即使你不拿一分钱的奖学金,四年学费也不过5.1万美元,只是那所私立大学的1/3,而你同样获得的是那所私立大学的文凭。
当然,这仅仅是理论上的最佳设计。要做到这一点,你功课必须好,乃至每次转学,高端学校都愿意接收你。另外,有些高端大学为了保证自己的品牌或市场份额,对低端大学转来的学生在学分上打折接受,或者要求学生在本校修满一定的学分才能拿到文凭。但是,转学生已经成为越来越大的市场,如果高端学校在这方面要求太苛刻,许多转学生就会投奔其他学校,更何况美国高等教育的伦理是鼓励学生上进,特别是从底层向上奋斗。所以有些名校还专门设有针对社区学院优秀学生的奖学金,鼓励他们跳到自己的学校来。最成功的例子是从社区学院起步,最终在哥伦比亚大学毕业。
这种由低向高走的学生,我在课堂中也接触过一些,他们的表现总体上比其他学生还好一些。也许是因为随时准备往高端学校跳的战略给了他们奋斗的紧迫感,让他们更用功。
中国留学生身份不同,上州立大学不可能仅缴9000美元的学费。不过,在供中国学生选择的学校中,价位差距还是相当大的。家长望子成龙,希望一劳永逸地给孩子安排一个好学校,这可以理解,但也容易让孩子丧失继续奋斗的动力。毕竟孩子年龄还小,在国内生活很顺利,习惯了一切都让家长安排,出门在外,家长鞭长莫及,孩子虚度年华的可能性很大。让孩子在偏远、贫穷地区的便宜大学起步,再靠自己的表现一步步往好学校升,这给家庭省钱不说,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教育手段。
留美的中国学生真的接受了美国教育吗
留美,顾名思义是为了接受美国的教育。不过,这里有一个最大的讽刺是,留美潮失控会让留美的经验变成在美国接受中国的教育。
如果从教育的目标出发,美国大学招收外国学生是为了让校园文化更加多元化,使学生和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有更多交流机会,为日后全球范围内的互动做好准备。但是,在财政压力下,为了赚学费盲目扩招中国学生的美国学校,大多数在教育上乏善可陈,甚至严重缺乏应付国际学生的经验。中国学生在这种学校突然多得不成比例,不仅打乱了正常教学秩序,同时也瓦解了中国学生的“美国经验”。
我有一位朋友负责招收中国留学生。他明确建议校方注意控制中国学生的人数。为什么?他举例说,某校有一门课,30个学生中有29个中国人,这样的大学还能维持声誉和质量吗?上大学对美国人而言,不仅仅是听教授讲课,更重要的是和同学们互动,接触各种各样的人,形成多元的人际网络。这是日后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今日的网络时代,网上明星教授的视频教程多得是,网上大学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大家花那么多钱来到校园干什么?一大原因是追求和同龄人共同成长的经验。如果30人的课有29个中国人和1个美国人,那这个美国人还不如到中国留学。
《纽约时报》的报道也大致证实了这一点。某校一门课开始时有35位学生选修,其中17位来自中国。上了几周后,只剩下3位非中国学生,基本上成了中国学生的课堂。美国学生跑掉的原因,据说是嫌课堂太安静。美国学生习惯课堂讨论,中国学生习惯死记硬背,大家彼此不适应。其实我觉得可能还另有原因。当这些没有经过录取办公室严格筛选、英语程度不过关的中国学生占了主流时,教授就不能用大多数人听不懂的语言来讲课。特别是对于缺乏和外国学生打交道的教授来说就更难了。有位金融和经济学教授抱怨:“一个学生不懂ascending的意思,这让我怎么办?他把问题搞错了。但我不知道他究竟是没有理解书中的内容,还是有语言障碍。”
教授不知所措,甚至不得不放慢速度,用过分简单的语言讲课,美国学生自然不耐烦,退课也就成为常例。美国大学招收中国学生,表面上是要多元化,实际结果却是单一化,变相地让中国学生到美国聚在一起,请一位美国教授讲课。这和在北京或上海的大学里请位外教来讲课有什么区别呢?留美还有意义吗?
大学的全球化不可一蹴而就。面对中国的崛起,哈佛、耶鲁等精英大学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就进行了精心准备,比如增加与中国相关的教职、招收中国学生等。刚开始时,这些学校每年只从中国招收一两名或几名本科生,以后渐渐增加。十几年逐渐积累的经验,使这些学校更有能力“消化”日益扩大的中国学生群体。如今质量靠谱儿的美国大学不下数百家,如果认真准备,完全有能力应付中国学生的挑战。特别是纽约、波士顿、加州的一些大学,所在地区本来就相当全球化,各种人才很多,适应变化的能力相对更强。但是,一些偏远地区不知名的大学,在财政压力下突然扩招中国学生,最后就可能产生连自己都应付不了的后果。
《纽约时报》曾以特拉华大学作为核心案例进行了报道,该校的中国学生从2007年的8名突然跃进到现在的517名。我把这则报道拿给前面提到的那位负责招生的朋友看,他很形象地启发我:“你在美国生活十几年,和特拉华州的关系是什么?你大部分信用卡账单都是从那里寄来的吧。那里什么都没有,就是税低,所以信用卡公司全跑到那里建办公室。副总统拜登也是来自那里呀。”
他这么一说,我才想起曾经看过的《晚间喜剧》里一位笑星扮演拜登搞笑:“我来自特拉华州,那里简直是个地狱,是世界上最糟糕的地方。那里的人什么世面都没见过,没有任何野心和希望……”原来拜登2008年竞选总统时,为了表明自己理解民间疾苦,特别强调自己是代表美国最为荒僻穷困地区的参议员,没想到给《晚间喜剧》找到了口实。
这些当然都充满了偏见。事实上,特拉华州人口密集,工程师很多,人均收入也不低,而且靠近华盛顿,特拉华大学也是相当出色的大学。不过,由于这个小州长期“生活”在首都的影子下,确实在文化圈默默无闻。提起美国的高等教育,很少有人会想到特拉华大学。这个大学和地区是否能够很好地应付中国学生群体的急剧扩张,很让人怀疑。
如果大量中国学生出国是通过中介服务,那些提供“保证录取”的服务公司自然更喜欢和一些突然在财政压力下急需扩招中国学生的学校合作。《纽约时报》报道,某大学的教务长委托一中介公司到中国招收250名中国学生,并明确地告诉中介公司,学校财政困难,需要这些中国学生来填补财政漏洞。这类学校往往没有经验和能力为中国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服务,也不会把中国学生的利益放在首位。
中国学生为什么喜欢在美国扎堆
中国留学生到了美国后,却和中国学生一起上课,“美国经验”变成了“在美国的中国经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不幸的结果,固然和有些美国大学见钱眼开、盲目扩招中国学生的政策有关,但主要问题还在于中国学生本身。
我们可以再以特拉华大学为例来说明这一问题。美国的州立大学一般质量都相当过硬,特拉华大学谈不上名校,但还是属于比较入流的大学。该校英语中心主任指出,一些中国学生支付了住校的费用(即住宿费和饭费),却同时在校外租房子住,违反了学校的规定;很少参与学校的志愿者活动;频繁转换课程,目的是和其他中国学生待在一起……
谁能交了钱不住校,反而在校外另租一套房子?你很少听说美国百万富翁的子弟做这种事吧?这更像是第三世界一些贪官污吏或者富得留油的阿拉伯王子的气派。在美国,寄宿制度是精英教育的核心。常青藤一致严格要求低年级学生寄宿,就是要鼓励学生自己形成一个小社会,自我管理,培养社会技能、领袖才干,建构人际网络,彼此之间增进了解。围绕着寄宿制的一系列活动,有时比课堂教育还重要,这是美国大学教育的精髓,也构成了学生们未来事业的基石。特拉华大学有寄宿制度,恰恰说明该校的学生很有“档次”。中国学生的这种做法,打个夸张点的比方,就仿佛是重金买了个名牌表,然后把里面的表扔掉,把印有牌子的包装盒留下来珍藏。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想想也不难理解。这些孩子在国内一切都被家长安排好了,接受的是应试教育,进入美国的大学后,突如其来地获得了自由——大多数事情没人替他们安排,要自己作决定,而且是在一个不熟悉的文化和社会环境中作决定。这种规划人生的能力,恰恰是中国式教育一直回避的。所以,面对这么大的转折,这些中国学生不知所措,甚至被吓坏了。住在和美国人
书籍介绍
留学要什么?学历还是经历?留学是投资,必须获得最大的留学性价比。跟着《一岁就上常青藤》作者薛涌,为自己装备一双留学的慧眼
家长说:美国学什么最热门?
薛涌说:选专业如果只考虑热门,是不靠谱的思路,热门容易冷下来,竞争也大。国外高校宽进严出,如果孩子不感兴趣,无法适应所选专业,学习困难,不仅有可能无法获得学位,更难以进入好的研究院。
家长说:排名靠前的名校是我们的唯一目标,要不然出去不值得吧?
薛涌说:如果进不去一流大学,留美与其读质量不高的末流大学,从社区学院起步也是不错的选择。
家长说:孩子英文还不够好,不过还是先出国,有了语言环境就好了吧?
薛涌说:在国外学习,没有坚实的英语基础,比在国内上学压力还大,留学生可能从一开始就失去学习的信心。
家长说:我们欣赏美国式的教育,一定会比在国内上大学的质量高!
薛涌说:并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留学。盲目与仓促的出国会使孩子心理与生理上都备受摧残。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4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9分
网站更新速度:8分
使用便利性:4分
书籍清晰度:9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6分
是否包含广告:9分
加载速度:6分
安全性:9分
稳定性:6分
搜索功能:4分
下载便捷性:3分
下载点评
- 内涵好书(392+)
- 无漏页(128+)
- azw3(474+)
- 章节完整(617+)
- mobi(566+)
- 无广告(457+)
- 在线转格式(69+)
- 体验好(219+)
- 体验还行(580+)
- 少量广告(90+)
- 简单(135+)
- 差评(250+)
- 超值(457+)
下载评价
- 网友 康***溪: ( 2025-01-03 21:58:12 )
强烈推荐!!!
- 网友 师***怀: ( 2024-12-30 14:50:16 )
好是好,要是能免费下就好了
- 网友 薛***玉: ( 2025-01-12 02:55:41 )
就是我想要的!!!
- 网友 师***怡: ( 2024-12-21 07:04:32 )
说的好不如用的好,真心很好。越来越完美
- 网友 汪***豪: ( 2024-12-27 11:02:07 )
太棒了,我想要azw3的都有呀!!!
- 网友 居***南: ( 2024-12-21 11:09:16 )
请问,能在线转换格式吗?
- 网友 宓***莉: ( 2025-01-13 05:59:24 )
不仅速度快,而且内容无盗版痕迹。
- 网友 宫***凡: ( 2025-01-09 05:53:06 )
一般般,只能说收费的比免费的强不少。
- 网友 屠***好: ( 2025-01-09 12:06:59 )
还行吧。
- 网友 冯***卉: ( 2025-01-05 01:26:53 )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 网友 曾***文: ( 2025-01-11 00:13:10 )
五星好评哦
- 网友 谢***灵: ( 2025-01-12 23:02:00 )
推荐,啥格式都有
- 网友 曹***雯: ( 2025-01-19 05:03:56 )
为什么许多书都找不到?
- 网友 潘***丽: ( 2025-01-14 09:03:05 )
这里能在线转化,直接选择一款就可以了,用他这个转很方便的
- 网友 辛***玮: ( 2024-12-28 21:57:36 )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 治理商业贿赂执法手册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论语文白对照全套8册精装 原文注释白话解释历史故事 孔子原著论语全集全本全注全译语录体散文集儒家经典著作中国哲学国学书籍 相关出版:论语译注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节点物流业协同发展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输电线路状态检修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穿过“巨龙之眼”: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费曼学习法:用输出倒逼输入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手绘POP商业精品篇 周道湘 编著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小学英语词汇三字经幼儿英语启蒙 英语小故事自学零基础 英语词汇工具书少儿英语入门 2-6岁幼小衔接启蒙英语书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预订】I Love My Mom: Korean English Bilingual Edition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紫微斗数全书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3分
人物塑造:8分
主题深度:4分
文字风格:7分
语言运用:3分
文笔流畅:9分
思想传递:9分
知识深度:7分
知识广度:7分
实用性:3分
章节划分:9分
结构布局:8分
新颖与独特:7分
情感共鸣:3分
引人入胜:3分
现实相关:4分
沉浸感:8分
事实准确性:3分
文化贡献: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