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源宝盒 -清扬端妍.隽逸翩然-刘秀荣评传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20 23:33:56

清扬端妍.隽逸翩然-刘秀荣评传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清扬端妍.隽逸翩然-刘秀荣评传精美图片
》清扬端妍.隽逸翩然-刘秀荣评传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清扬端妍.隽逸翩然-刘秀荣评传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100116701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11
  • 页数:364
  • 价格:49.5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20 23:33:56

内容简介:

基本信息

书名:

清扬端妍.隽逸翩然-刘秀荣评传

作者:

卢哲

开本:

*:

66

页数:

现价:

见顶部

出版时间

2015-12

书号:

9787100116701

印刷时间: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版次:

商品类型:

正版图书

印次:

内容提要

作者简介

卢哲,河南洛阳人,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文学硕士,现任教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主要为本科生及研究生讲授剧本写作及戏剧史论相关课程。已出版个人专著《历史上那些枭雄们》,参编教材有《戏曲鉴赏》(副主编)、《戏剧鉴赏》等,参写著作有《诗说中国行旅片篇》《当代艺术家工作室》等,在《戏剧文学》《新视觉》等期刊发表论文及艺术评论多篇。

精彩导读

序一

贯涌

京剧表演艺术家刘秀荣的传记,已见两部出版。前一部系传主自述,叙事抒怀淋漓尽致;此一部为学人采写,品人评艺周详妥帖。

作为国戏第一班学生,我与秀荣学姐同窗六载,相交六十余年,纵观其艺术人生,确乎与一位艺坛巨匠的创新学派密不可分。此位便是一代宗师王瑶卿。

瑶卿先生业京剧,工旦行,于生旦净丑诸行当无不精通,对编导音美等各门类无所不擅。早年变革皮黄表演,开辟花衫新路,推动京剧发展,时人誉为戏曲革命家。中年息影,传艺作剧,亲传弟子难以胜数,并且创作诸多经典传世之作。晚年出任中国戏曲学校教授、校长,艺事操劳不遗余力,为建设戏曲教育事业鞠躬尽瘁。瑶卿先生在长期舞台表演、教学与创作实践中,构建了独具特色的表演风格与远见卓识的艺术见解。“通天教主”之名虽是瑶卿先生解颐自嘲,“一代宗师”之实确为梨园所公认。

当王瑶老到校履职之际,秀荣学姐有幸立雪王门并深得钟爱栽培。我辈亲见:王瑶老教得细,讲得深,抠得严;秀荣学姐学得实,悟得透,用得俏。先生是欣慰满怀倾囊相授,学生是感激不尽勤学精研。

转眼间六十年过去!秀荣学姐秉持师承,发扬光大,王瑶卿的创新学派已化作刘秀荣的精、气、神。

王瑶老规划培养的刘秀荣,登上氍毹大唱《武家坡》《玉堂春》《孔雀东南飞》,再演《拾玉镯》《小上坟》《豆汁记》,更演《十三妹》《棋盘山》《珍珠烈火旗》……她能青衣,能花旦,能刀马,技艺全面,戏路宽阔,非寻常专攻一行者可比。但,这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唱做并能、文武兼擅、多才多艺而已。刘秀荣的艺术精蕴凸显之处,全在于践行王派精髓—“花衫”说。

业内熟知,“花衫”一说系瑶卿先生首创。但是,人们往往解读为“融合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表演艺术,形成了‘花衫’行当”。若从京剧表演程式着眼,把“花衫”视为兼容并包旦角各行的综合大行当也有些道理。然而,若把眼光放宽些,放深些,便会发现“花衫”一说大大超越了行当范畴,其实质、其本意是以角色塑造为核心,突破行当陈规羁绊,激活程式,综合四功,充分而恰当地选用各种艺术手段,塑造各种性格、各种艺术类型的人物形象。明确地讲,王瑶卿艺术学派的“花衫”概念,是见地卓越的一种艺术学说,同时也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创作方法。

刘秀荣在全面继承的王派丰富遗产中取精用宏,把“花衫”观念作为艺术创作—无论老戏整理或新戏编排—的指导思想和根本方法。于是,她所扮演的王宝钏、穆桂英、白素贞、孙玉姣、罗昌秀等诸般人物,呈现着沉稳、端庄、活泼、坚忍、顽强等种种个性色彩,无一不是鲜活的“这一个”。追求实现恩师教诲:“要‘一人千面’,不要‘千人一面’。”且看她身怀唱念做打般般技艺,表演程式严格规范,大胆变革程式,成功塑造了多个鲜明的人物形象—这便是刘秀荣的艺术根基与艺术精蕴。

记得有人评说:刘秀荣登台“闪放着磁性光辉”,赞扬她充满魅力的气质和气场。其实,秀荣学姐艺术光辉的“光源”,是她舞台表演所呈现出的浓浓的时代气息。

瑶卿先生明确指出“戏要跟着时代走”,并且大力推行,贡献卓著。刘秀荣坚定执行先师遗训,扎扎实实、勤勤恳恳、推陈出新,力求适应时代审美需求。反映在舞台上,她是如此的朝气蓬勃、激情四溢,这样的气韵生动、色彩斑斓,在人物刻画中透露出欣欣向荣的当代精神风貌。刘秀荣艺术之“气”,时代气息也。

刘秀荣在舞台表演和课堂授徒中高张王派大旗,苦心传承王瑶卿学术精华。在戏曲界,若论传承,特别是流派传承,总把“原汁原味”“不走样”视为“正道”,稍有差池即难免“大逆不道”之罪责。然而,王瑶老极其反对“克隆”,最为赞赏“青出于蓝”,扶持四位学生形成四大流派便是他老先生标志性的杰作。王派门下之刘秀荣,深切感受到恩师为她量身订制的特色培养,懂得王瑶老所言“一个猴一个拴法”的深刻内涵,在“不失原味”与“不要克隆”的矛盾纠结中,采取了中国美学的高追求和方法论层面的上上策—求神似。于是我们看到,秀荣学姐依王派声腔法则与特色,行腔、改腔和编腔,依王派身段规范,设计、表演和导演,似可叫作“守住神魂”。就艺术风格观察,王派具有爽朗洒脱、质朴俏丽的特色,刘秀荣的表演则在爽朗洒脱中平添几许刚健奔放,在质朴俏丽中显露几分妩媚灵巧,由此展现出既雄健又柔美,既古朴又清新之神彩。

总之,刘秀荣的精、气、神令她在观众中赢得盛誉,也使王派大旗耀眼飘摇。当向秀荣学姐致敬,为王派传承祝福。

以上粗浅识见,岂敢称“序”,向读者提交一份心得笔记而已。惶恐,惶恐!

2014年1月8日于仰酸斋

序二

崔伟

刘秀荣老师的人生与艺术传记要出版,她命我作序,对我这个晚辈和外行来说是一件荣幸但又很难承担得起的大事。因为刘秀荣老师不仅是我非常景仰与钦敬的一位长辈,更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在京剧史上会留下辉煌业绩、创造了不凡成就的杰出人才。她和张春孝先生几十年的舞台实践与精彩合作,不仅传承发展了前辈创造的京剧艺术传统,而且也形成了自身的鲜明风格与可贵创新。之所以不避浅陋仍有这篇文字,不仅是读过书稿之后,让我了解了主人公的人生与艺术经历,而且深切感受到其巨大成功背后有许多对今人极为重要的引导与启示,特别是结合当下京剧的现状的确是有着许多敬佩和感慨的话要说。

应该说,尽管京剧是一条源远流长的艺术历史长河,但汇就起这波澜壮阔的,恰恰是两百年来众多杰出艺术家建立在坚实艺术条件、刻苦艺术求索、成功艺术创造、扎实艺术创新基础上的巨大贡献。尽管京剧的美学特点和优秀传统是一脉相传的,但若没有不同时代杰出者的个性化创造和时代性创新,那么京剧艺术就必然会失去鲜活。而刘秀荣老师几十年来的艺术贡献恰恰是为京剧表演艺术添砖加瓦,锦上添花。

我们从这部书中可以真切地了解刘秀荣老师辉煌但又坎坷的艺术求索之路。刘秀荣老师的艺术经历具有着那个时代的鲜明特色。首先,她学习京剧是缘于自身对京剧的热爱、家庭氛围和极好天分。尽管学戏很苦,但她乐在其中,敏学不疲。其实,这对今天的艺徒还是非常有启发的成功经验。因为一个人对她从事的行当若没有真挚的爱,怎么能有追求钻研的强大动力和恒久毅力呢?而这又是成功的重要基础。这一点在刘秀荣老师他们这一辈人身上体现得尤其鲜明!其次,刘秀荣老师学戏并走上演员道路的时期又是一个名家云集,时代巨变的重要历史阶段。一大批叱咤舞台的老前辈成为了他们的业师,名师帐下得到倾心的亲炙与点拨,起点和所得也必然是不同一般。时代的巨大变迁,必然要求艺术家个人素质与艺术观念的与时俱进。刘秀荣老师之所以有后来的艺术创造和清新面貌,正因为她不但有着扎实的传统根底,更充满自觉的时代意识。再次,从这本书的记述和回味刘秀荣老师的代表剧目,我们可以感到环境、名师都是客观条件的便利,但最终能否修成正果,起关键作用的还是主观上的热爱,尤其是她具有的那种超出常人的苦研、巧悟、化己能力。

无疑,刘秀荣老师几十年对京剧艺术的孜孜以求,不辍研习,成功创造,所取得的成果是骄人的!这表现在她无论传统戏,还是现代戏创作上所取得的成就都是巨大且名标史册的。通过阅读此传,我们会更加深刻地了解刘秀荣老师那一部部代表作的艺术思想与创造精神及其背后的故事。应该说,在同龄人中刘秀荣老师的代表剧目和艺术成果是名列前茅的。她的《白蛇传》不仅是新中国最早一批新编优秀剧目,也可以说是奠定中国戏校风格和品格的开山之作;被拍成影片的《穆桂英大战洪州》在全面展示了刘秀荣老师允文允武的艺术身手背后,更重要的是用细腻鲜活的人物内心与性格刻画开创了新时代京剧表演特色;传统剧目《十三妹》继承了王瑶卿先生的表演精华,发挥出王派独有的神妙韵味,但经刘秀荣演来则更栩栩如生;现代戏《四川白毛女》则是中国戏校这一学院派京剧家群体尝试并成功表现现代生活的一部具有全国影响力和历史价值的力作……其他还有全部《穆桂英》《貂蝉》《孔雀东南飞》《珍珠烈火旗》《棋盘山》《得意缘》《豆汁记》《大英杰烈》《拾玉镯》《小上坟》《小放牛》《八仙过海》《百花赠剑》《奇双会》《朝阳沟》《红岩》和全部《彩楼记》等。优秀艺术家的*价值与贡献无疑应该体现在创作成果的时代特色与艺术高度上。因此,刘秀荣老师这一系列代表剧目使我们不能不发出这样的感慨:在京剧这样一个以丰厚传统为底蕴的艺术门类中,能在传统基础上承前人显新意,这不仅需要过人的胆魄和不凡的才识,而且要有执着的探索精神,从这点上看刘秀荣老师的艺术经历和事业追求,以及她在学习、创造上的真知灼见,难道不是非常值得我们继承学习的宝贵经验吗?

《清扬端妍隽逸翩然—刘秀荣评传》一书中对刘秀荣老师出国访问演出的丰富记述,对读者的启示意义也是很大的。走出去才能眼界开阔,见世面才会增长见识。刘秀荣老师他们这代人真是幸运的!1959年,她风华正茂就在第七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崭露头角,获得国际金奖。六十年来,不仅驰骋国内京剧舞台,而且出访过世界各地的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她的出访不仅传播和宣传了京剧,也是她学习、观摩和吸收世界各地表演艺术的宝贵机会。刘秀荣老师的成功,不仅得自她在京剧传承创新实践上的刻苦努力,还与她注重提高京剧专业以外的文化素养有关。最令我难忘的还是那些她向王瑶卿先生学习的生动情节,字里行间我们可以体会到刘秀荣老师对前辈大师的敬重,以及对宝贵学习机会的珍惜,更可以通过王瑶老在对刘秀荣等后辈的悉心教学和无比关爱的种种细节,与主人公一起感受到大师传达出的艺术哲理。

刘秀荣老师岂止在艺术上是幸运的,书中让我们羡慕的还有与张春孝先生相濡以沫、终身偕老的爱情。他们的携伴不只是生活上恩爱关怀,难得的是成就了事业上的*搭档,两位老师相得益彰,盛开出了舞台与人生的奇葩!

总之,通过阅读这部书我们能更加走近刘秀荣老师,更加了解她艺术上所走过的道路与取得的成就,更加真切感受她之所以取得成功的学习经历、追求目标和艺术理念。

以上说了许多,不过是我作为一个刘秀荣老师的忠实观众以及一个读者的读后感受。这些年,由于工作之便,我与刘秀荣、张春孝两位老师接触很多,更加真切感受到他们对京剧艺术的深挚之爱与培养京剧人才的卓越之功。二位都是耄耋之龄,张老师身体也不好,但每有京剧活动二人都是热情襄助,真诚地献上他们的智慧与经验。对于培养学生更是不辞辛劳,完全把这当成了为京剧这个民族文化瑰宝传薪,为祖师爷传道的责任义务和神圣之举。他们的学生也遍及全国,甚至不止京剧,而学生中的不少人都是当今京剧舞台上青年演员中的佼佼者,王派艺术和刘秀荣的代表剧目也在当代焕发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是为序。

2014年2月16日

20世纪80年代,“承包责任制”成为新时期剧团体制改革的起步政策。在国家进入改革开放时代的大背景下,一些地方剧团很早就出现了自发的改革尝试,《当代中国戏曲》一书中就介绍过这方面的例子:

“安徽省滁县地区来安县扬剧团,自一九八〇年开始试行“分队包干下农村责任制”,推行三年,成效很大,国家补贴的9.6万余元用于改善居住条件和添置设备,演职员平均每人还收入近2000元。不仅取得了好的经济效果,而且出了艺术成果。他们整理上演了三本连台戏《郑小姣》,演出近千场。中共滁县地委在全区七个专业剧团中推广了他们的经验。

“北京市京剧团著名演员赵燕侠于一九八一年组成了一个80人的“演出一队”,进行改革尝试,每人只发基本工资的70%,其余的30%作为浮动工资,根据工作优劣进行再分配。”

文化部在充分调研各地院团改革状况后召开了小型的座谈会,并总结了相关的实践经验,不久,“承包责任制”便作为专业剧团体制改革的政策被提了出来。1982年12月29日的一次会议上,文化部长朱穆之对剧团的体制改革提出了明确的意见:“改革工作形势逼人,要快马加鞭。”“艺术表演团体也可以考虑像农业那样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抓一个‘包’字。”好处是:“演出可以有更大的自主权;经济状况会有较大改善。”他还着重强调:“一九八三年各剧团的首要工作就是改革。”1983年1月1日,《光明日报》发表文化部长朱穆之关于文艺机构体制改革的谈话的报道,提出了专业剧团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的意见,基本确定了文艺体制改革政策的推行。同年1月5日、11日、24日,朱穆之部长又连续在有关会议上对“承包责任制”做了进一步的阐述,此后,这一改革政策开始正式推广,于是全国戏剧院团都出现了“一二月份是热气腾腾,彻夜不眠搞承包”的景象。

初听到这个政策时,刘秀荣感到震惊。她不能理解这样的改革方案,因为多年来自己和大多数剧团成员都习惯了“吃大锅饭”,现在一下子要自食其力,的确措手不及。朱穆之部长的意思是先试试看,国家继续发放工资,只不过由知名演员牵头组织演出团体、寻找市场,以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演出形态,从而调动剧团创作者和经营者的积极性。这对刘秀荣而言是新的挑战。

刘秀荣一直乐于接受挑战。渐渐地,她对于“承包责任制”的态度渐渐由被动转为主动。1985年初,在张春孝和吴钰璋、沙淑英等同仁的支持、协助下,刘秀荣也决定试着组织一个表演团体,自己为团长。这一试就近四年之久,起初该剧团只有70人,后来发展到108人。

剧团下乡演出的第一站是河北省束鹿县旧城镇(今属河北省辛集市)。1985年3月21日到27日,剧团在七天的时间内共演出11场,其中三个夜场,还有四个日夜场(即日、夜两场)。11场演出全是大戏,且无重复,这对正处于更年期的刘秀荣来说是精神上和生理上的极大考验。

演出定在旧城影剧院,这是当地非常著名的演出场所。当时剧场的座位是1168人,11场演下来共收入5900块钱,剧团每个人平均得到70元,这在当时已相当于普通城镇居民一个月的工资收入了。

首站演出成功,刘秀荣也一改过去对“承包制”的怀疑情绪,她惊奇地发现自主承包竟是一件令人开心的尝试。后来她这样总结这次演出:

“首先就觉得我自己做主了,我也试着做一下市场营销,搞一下艺术创作,我也管理一下这个团。自己就感觉很兴奋,也从被动不愿意干,发展到不干也不成了。那时候管这个叫自由恋爱,你必须要自由恋爱,我们不限制,你们自己组合,谁愿意在一块儿就在一块儿,所以就感觉这种情投意合的,我们大家一起搞创作是非常幸福的事情。第一站我们就感觉打了一个特别好的基础。”

演出第二站是河北省正定县,当时正定县委书记即是后来的国家主席*。1985年3月19日至4月3日,剧团在正定县共演出八场戏,其中两个日夜场,四个晚场。演出期间,刘秀荣、张春孝、吴钰璋和王文生等剧团成员拜访了*书记。

聊天中,*书记还特别问到剧团现在有什么困难,刘秀荣和来访者纷纷表示:“没有什么困难,我们就是来请您看戏,在常山电影院。”年轻时的*非常喜欢京剧,他当时提出想看《白蛇传》,刘秀荣表示回去后看看剧场的情况。不过,作为剧场的常山电影院规模实在太小,实在没有办法安排《白蛇传》这样的演出,*最终也没能看到刘秀荣主演的《白蛇传》,着实遗憾。

那场谈话,*留给刘秀荣最深的印象便是“平易近人”。*还请几个人吃了一顿饭,临别时,他说:“你们剧团这七十多号人,下来也很艰苦,因为这里是农村,不是县城,这样吧,我送给你们一头猪,给大家带上,改善生活。”那时剧团在河北一天的饭费只有三元钱,三餐极少吃到肉,顶多就吃一些蔬菜,这头猪可真算是“雪中送炭”了。特别是武戏演员和戏份较重的演员,一听到这个消息全都精神振奋起来。

谁想吃到肉的第二天,新问题就来了。知名演员吴钰璋找到刘秀荣说:“师姐,你们都有肉吃了,我还没吃到肉呐!”刘秀荣先是一愣,继而恍然大悟:对啊,吴钰璋是回民!她赶忙又给*书记的秘书打电话告知了这个情况,*立即请秘书写了一个纸条,又特批十斤牛肉和几斤鸡蛋。刘秀荣和剧团全体大为感动,因为这些食品在当时的河北农村已经算是“奢侈品”了。直到今天,刘秀荣提起此事时,依然感慨万分,记忆犹新。

在团长刘秀荣和副团长张春孝、吴钰璋的共同经营下,这个“承包剧团”后来在北京、天津和日本的演出都很受欢迎,从剧目多样性、收益丰厚程度和演员报酬合理性等诸多角度论,刘秀荣的三团在同行剧团中均位居前列。此外,在三年半的排演实践中,该剧团还扶植了甄建华、颜世琦、黄新清、郭振龙等青年演员,实可谓表、导、演、教综合一体的成功剧团。

……

目录

引言 / 1

第一章 润物无声春有功

第一节 老生票友刘捷三 / 2

第二节 师出名门的刘子元 / 4

第三节 青衣刘维贞 / 5

第四节 “天生戏痴”刘秀荣 / 6

第二章 祸福无常不待评

第一节 屋漏偏逢连夜雨 / 9

第二节 度日如熬煎 / 12

第三节 哀哉!生母亡故 / 14

第四节 善良的继母 / 15

第三章 清扬似玉须勤学

第一节 寻找西苑兵营 / 18

第二节 田汉与四维剧校 / 20

第三节 剧校的生活 / 21

第四节 粉墨初登场 / 24

第五节 学业精进 / 27

第六节 亲历开国大典 / 31

第四章 欲报师恩常念念

第一节 “真是个‘鬼妞儿’” / 37

第二节 援朝义演 / 41

第三节 广开戏路 / 45

第四节 王派名剧《珍珠烈火旗》 / 50

第五节 《貂蝉》的三重身份 / 56

第六节 文武全能《十三妹》 / 64

第七节 青衣戏《孔雀东南飞》 / 68

第八节 首演《白蛇传》 / 73

第九节 荣获会演大奖 / 79

第十节 打磨《白蛇传》 / 81

第十一节 师恩永难忘 / 93

第十二节 排练出国剧目 / 96

第十三节 《拾玉镯》的经典范式 / 101

第十四节 第一次走出国门 / 106

第十五节 东欧之行 / 111

第十六节 惊闻噩耗 / 119

第五章 两心不语暗知情

第一节 “直弓直令”的小生 / 123

第二节 加入实验京剧团 / 124

第三节 天作之缘 / 130

第四节 赴澳洲演出 / 138

第五节 白首成约 / 141

第六节 琴瑟和鸣 / 145

第六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

第一节 剧团“大跃进” / 148

第二节 现代戏《四川白毛女》 / 151

第三节 喜获国际金奖 / 157

第四节 访问北欧 / 162

第五节 名动上海滩 / 165

第六节 《剑舞》参赛风波 / 169

第七节 聆听大师授课 / 171

第八节 拍摄戏曲艺术片 / 176

第九节 《穆桂英大战洪州》表演分析 / 181

第十节 这个调令不寻常 / 187

第十一节 在渣滓洞“坐牢” / 192

第十二节 在上海排演《沙家浜》 / 195

第十三节 “这个戏是表现地下党的” / 197

第七章 十年辛苦伴沧浪

第一节 红卫兵抄家闹剧 / 201

第二节 “少数派”事件 / 204

第三节 成为“反革命分子” / 206

第四节 夫妻伤别 / 209

第五节 咫尺天涯 / 211

第六节 送别“五七”战士 / 213

第七节 逆境见人心 / 215

第八节 在干校劳动 / 217

第九节 穷途之哭 / 220

第十节 腊尽春回 / 225

第八章 天地无私春又归

第一节 《穆柯寨》不减当年 / 230

第二节 赴美国及港澳演出 / 233

第三节 校戏的两度重排 / 238

第四节 当选妇联执行委员 / 241

第五节 新《十三妹》别开生面 / 243

第六节 《沉海记》与《金锁恩仇》 / 249

第七节 西欧四国巡演 / 253

第八节 承包专业剧团 / 257

第九节 举办纪念演出 / 260

第十节 夫妻联手初导戏 / 264

第十一节 再导《百花公主》 / 266

第十二节 日本知音与《孙悟空》 / 269

第十三节 出任全国政协委员 / 273

第十四节 正宗王派传人 / 277

第九章 玉印相传世共珍

第一节 表演艺术观 / 285

第二节 王派艺术特点 / 288

第三节 老校长们的“遗产” / 293

第四节 学习“李氏”导演观 / 301

第五节 京剧教育观 / 303

第六节 演员成才论 / 307

第七节 戏曲的民族精神 / 309

第八节 抢救京剧的“药方” / 311

第九节 “流派班”总结 / 313

第十节 传统剧目与电影工程 / 315

尾声 流芳毓秀传茂荣 / 320

附录一 刘秀荣大事年表 / 326

附录二 刘秀荣源流谱系 / 350

附录三 刘秀荣研究资料 / 354

“中国京昆艺术家传记丛书”出版情况 / 362

七天无理由退货服务


书籍目录:

本店全部为正版图书


作者介绍:

卢哲,河南洛阳人,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文学硕士,现任教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主要为本科生及研究生讲授剧本写作及戏剧史论相关课程。已出版个人专著《历史上那些枭雄们》,参编教材有《戏曲鉴赏》(副主编)、《戏剧鉴赏》等,参写著作有《诗说中国•行旅片篇》《当代艺术家工作室》等,在《戏剧文学》《新视觉》等期刊发表论文及艺术评论多篇。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刘秀荣是新中国建立后由中国戏曲学校培养出的顶尖戏曲表演人才之一。她出身梨园家庭,自小痴迷京剧,聪颖好学,很早便拜入王瑶卿先生门下,十七岁时参加了名剧《白蛇传》的演出,成为新中国“白娘子”第一人。此后,她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艺,以继承和发扬京剧王派艺术为毕生航标,将自己从恩师王瑶卿及其他京剧大师处所学无一保留地传授给自己的弟子们,曾有人将刘秀荣、杨秋玲、刘长瑜、李维康并称为“中国戏校四大名旦”。本书记叙了刘秀荣从小学习京剧、成名成才、成家成业,再到经历坎坷到为人师表的艺术人生。读者不仅能够从书中一窥京剧大师的成长历程,更能从中感悟到京剧艺术的魅力。

编辑推荐:

若要总结名家之所以成为名家,几个重要的因素举足轻重:家庭环境、个人热爱、成长历程和时代环境。读罢《清扬端妍 隽逸翩然——刘秀荣评传》一书,我们会发现传主刘秀荣的成名成才因素与以上因素一一契合:出身梨园世家,从小热爱京剧,恩师王瑶卿的亲身指导,还有身处在名家云集、时代变迁的时代。她是“中国戏校四大名旦”之一,是新中国演出“白娘子”的第一人,更是王派京剧的最佳传承者,她几十年对京剧艺术孜孜以求,不辍钻研,所取得的成果无疑是骄人的。她不仅自己成才,更继承王瑶卿老桃李天下的师德,晚年将自己毕生所学无一保留地传授给自己的学生。还有她的婚姻与爱情,一生与之在事业与生活上携手相互陪伴的爱情。刘秀荣的一生,经历坎坷,一路走来的每一步都值得我们去收获教益,有所领悟。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6分

  • 人物塑造:7分

  • 主题深度:4分

  • 文字风格:7分

  • 语言运用:9分

  • 文笔流畅:3分

  • 思想传递:8分

  • 知识深度:3分

  • 知识广度:9分

  • 实用性:9分

  • 章节划分:7分

  • 结构布局:6分

  • 新颖与独特:8分

  • 情感共鸣:6分

  • 引人入胜:3分

  • 现实相关:3分

  • 沉浸感:8分

  • 事实准确性:8分

  • 文化贡献:6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6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7分

  • 网站更新速度:6分

  • 使用便利性:8分

  • 书籍清晰度:4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4分

  • 是否包含广告:3分

  • 加载速度:4分

  • 安全性:4分

  • 稳定性:7分

  • 搜索功能:3分

  • 下载便捷性:9分


下载点评

  • 无广告(250+)
  • 好评多(564+)
  • 种类多(356+)
  • 速度快(375+)
  • 方便(281+)
  • 无缺页(101+)
  • 强烈推荐(234+)
  • 书籍多(407+)
  • 无水印(179+)
  • 内容完整(569+)
  • azw3(461+)
  • 收费(331+)
  • 傻瓜式服务(238+)

下载评价

  • 网友 居***南: ( 2024-12-27 22:10:36 )

    请问,能在线转换格式吗?

  • 网友 利***巧: ( 2025-01-20 19:17:15 )

    差评。这个是收费的

  • 网友 田***珊: ( 2025-01-03 03:25:18 )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 网友 訾***雰: ( 2024-12-26 12:50:35 )

    下载速度很快,我选择的是epub格式

  • 网友 林***艳: ( 2025-01-16 10:05:46 )

    很好,能找到很多平常找不到的书。

  • 网友 石***致: ( 2025-01-12 12:54:36 )

    挺实用的,给个赞!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索***宸: ( 2025-01-14 11:06:35 )

    书的质量很好。资源多

  • 网友 濮***彤: ( 2025-01-08 11:42:08 )

    好棒啊!图书很全

  • 网友 孙***美: ( 2024-12-25 12:44:00 )

    加油!支持一下!不错,好用。大家可以去试一下哦

  • 网友 马***偲: ( 2025-01-18 20:56:37 )

    好 很好 非常好 无比的好 史上最好的

  • 网友 薛***玉: ( 2024-12-26 23:31:09 )

    就是我想要的!!!

  • 网友 融***华: ( 2024-12-21 07:02:30 )

    下载速度还可以

  • 网友 丁***菱: ( 2025-01-12 16:31:15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 网友 权***颜: ( 2024-12-30 11:39:18 )

    下载地址、格式选择、下载方式都还挺多的


随机推荐